陳娟
(江西省新余一中,江西 新余 336000)
研究性學習主要應用于學生的知識輸入場景,其教學本質是讓學生以獨立或者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能力,不同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地方是,它是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和體驗知識的過程。研究性學習過程完全依賴于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它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根據自己的主觀思維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從抽象知識當中總結出共同的知識本質,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數學知識框架更加完整。
數學是自然學科當中一門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學科,對于其他學科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數學起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用身邊的事例來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用情景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夠拉近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距離,而且聯系生活出發的問題,學生會更有探索欲,并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一步步揭示數學之美,讓學生熱愛數學。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內容切實的聯系生活,問題要具有啟發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問題的研究意義,發揮出研究性教學的教學價值,增加研究性教學的可行性,促進學生能力的成長[1]。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數學知識的得來過程本就是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反復的計算。然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卻忽略這一學科特點,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的課堂難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探究知識的過程,并且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沒有本質上的幫助。如果教師嘗試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后在分析問題的過程當中掌握知識,進行知識探索過程的實踐模擬,進而有效的解決問題。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被動認知,也不再是對公式的死記硬背。而是通過探索和研究,發現了公式,發現了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這個過程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習過程的同時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效果,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研究性學習雖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希望把課堂還給學生,但是并不否認教師在課堂上的重要性。要讓學生深入的進行研究性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課堂導入環節。學生因為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有限,所以對于知識的研究性學習不能直接看到本質,如果沒有教師的輔佐和幫助,學習過程會非常困難,并且很難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真正目的,其教學價值無法完美發揮。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利用問題導入,情景化導入和趣味化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一節課的知識提出疑問,然后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學習,并且在探究過程中給予學生啟發性的提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盡快接近知識的真相,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很大程度仰仗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編排。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把教材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亦或是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并且也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質。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立足于教材,但是也要在擺脫教材的情況下,靈活的運用教材內容,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師不難發現,其實很多簡單問題背后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其教學價值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可以把這些內容進行改造和編排,做成有研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其展開探索[3]。
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菱形的性質的時候,學生的認識有限,難以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平行四邊形和菱形的性質還能應用于那個圖形上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但是因為圖形形象的原因,很多學生難以想到,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概念去明白“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菱形的一切性質”,通過研究性學習加強三者之間的聯系,深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知識的銜接更加流暢,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記憶,促進課堂效果的提升。
初中學生因為年齡的原因,認知已經趨于成熟,并且有些許叛逆,非常期待得到他人的認同。教師在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后,一定要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合適的評價,對于表現好的學生一定要進行及時的鼓勵和高度的肯定,讓學生能夠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對于表現差強人意的學生也要提出保護性的鼓勵,避免學生喪失學習自信心。另外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梳理環節作出修正和引導,保證每次研究性學習過后學生都有能力的提升[4]。
縱觀全文,初中數學教學中使用研究性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要保證問題的啟發性,使課堂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得到能力的提升。其次,對于教材要有全面的把控,在編排內容的時候要注意教材內容的教學價值能夠完全的發揮。最后,要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做出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有熱情的面對今后的研究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