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華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牛灘鎮保安中心小學校,四川 瀘州 646108)
當今社會特別重視人的發展,重視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素質教育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培養能力,而培養能力的關鍵是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從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情境來講授知識能夠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由于情境可以啟發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獨到的見解,這一過程既是形成數學構思的過程,也是展開合理解題思路的思維過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思維,并積極主動地發表對解題思路的見解,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培養起來了。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圓柱形的實驗品,如圓柱形的玻璃器皿、圓柱形木塊等,分發給學生要求其動手測量并計算出它們的體積。通過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并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1.興趣是學生對學習積極的認識傾向,學生學習興趣是由學習過程引起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創設學習數學的情境,促使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引起學生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例如,在教學“被2 .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采用學生出題教師答的方法,在幾乎不用思考的情況下,就迅速報出了學生的數能否被2.5整除,學生對教師的判斷速度十分驚訝,急于探求其中的奧秘,注意力十分集中,此時正是教學的最佳時機。教學實踐證明:一個人對學習形成濃厚的興趣,就會把獲取新知識作為自己的內部需要。可見濃厚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2.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討論、用耳辨析。例如,我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充分讓學生動手去剪、去分、去拼,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分的份數越多,拼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可以拼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從中都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操作的活動,能使學生得到較多的學習主動權,有利于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提高應變能力。而且使全班學生智力活動的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體現。
3.創新性人才應善于獨立思考,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我在課堂教學中既提倡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間合作與交流,也重視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機會,允許他們大膽設想,敢于質疑,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己獨特見解,主動獲取新知。
4.“合作研討”教學方式,是指導課堂教學中學生以小組形成為學習群體,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手段,開展有組織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活動。這種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使課堂教學不再出現被遺忘的角落。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些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才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并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在教學中著力于學生的自我表現,多給學生留些獨立思考和創新機會,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才能肩負起培育具有創新性人才的偉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