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英
(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悅中完全小學校,四川 南充 638150)
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出了一條較為有效的途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要真正使學生“開卷有益”,教師必須加強指導,發揮主導作用。我主要從以下四方面指導學生閱讀。
(一)有選擇地閱讀。在文化產業較為發達的今天,市場上關于孩子作文的書浩如煙海。而小學生的鑒別能力不高,他們不懂得選擇什么樣的讀物。所以我注重指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看一些任憑時間磨洗仍然光輝奪目的書。如思想性較強的《稻草人》、《草房子》等;知識豐富的《海底世界》、《十萬個為什么》等;趣味性強的《格林童話》、《淘氣包馬小跳》等。中、高年級學生可讀《水滸傳》等名著,從而開闊眼界,積累豐富的優秀語言。
(二)多形式地閱讀。讀書的形式很多,如粗讀、略讀、泛讀、跳讀、精讀等,運用什么形式閱讀,要求學生根據需要及讀物內容作出選擇。因此,我在語文課上開設了關于如何恰當地選擇閱讀方式的講座,指導學生掌握方法,提高閱讀的效率。
(三)抓住時機閱讀。我經常結合課內閱讀,使課外閱讀成為它的延伸、拓寬和深化。例如學了古詩《贈汪倫》這首詩后,讓學生課后閱讀一些送別友人的詩句,學了《桂林山水》,讓學生閱讀一些游記類文章,學了《月光曲》,讓學生閱讀幾篇反映事物與聯想相互關系的文章。學生的閱讀興趣由課內遷移到課外,效果頗佳。
(四)動筆墨閱讀。我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圈、劃、點、批、摘、記,將書中優秀的語言以一定形式記錄下來并分類編目,形成體系。每個學生每學年準備一本摘錄本,具體內容分“寫景狀物”、“寫人敘事”、“生活常識”、“名言詩句”四個項目,每個項目內又分幾個子項。例如,“寫景狀物”分“植物、動物、靜物、自然現象”。這樣,新知識歸屬容易,尋找使用極為方便。
博覽群書,廣泛地積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這種語言不被加以消化,吸收、轉化,那只能是消極語言。只有教師指導學生把這些語言內化,成為積極語言,學生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因此,我注意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品味,在理解的基礎上內化。
(一)讀。朗讀、背誦是學生理解、內化語言的有效手段。所以,我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對一些精彩片斷,優美詞句加強朗讀和背誦。為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我組織競賽,開展評比,在語文課的開頭增加“一分鐘名句推薦”的內容。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語言倉庫日臻豐富。
(二)比。“比”即是比較。比較是引導學生理解、欣賞語言文字的有效方法,讓學生經常自覺地、有目的地調換、改變原文中的字詞或層次段落的順序位置,經過比較,理解體味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妙處。如學習古詩《泊船瓜洲》時,用換詞比較來體會“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生動,貼切。
(三)聯。理解語言還必須聯系生活。我讓學生養成時時、處處留意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的習慣。這不僅使學生積累許多鮮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對周圍世界的許多鮮明、美好的印象,為理解語言提供感性的準備。如學生親自聞過桂花的香味,一定能體會出“桂子花開,十里飄香”一句中夸張手法的貼切,而不會套用“清香淡雅”之詞了。
(四)議。“議”即議論,這是一個思辨的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交流閱讀的體會;一是解答疑難。為此,每學期,我都組織學生開幾次全班或小組的讀書交流會,推薦優美語句,或談閱讀的體會。
大量積累,充分理解優美語言的目的在于運用。由于積累的優美語言都是依附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如果把它抽出,放入另一語境往往是平擺浮擱。所以,我結合閱讀教學,教給學生幾種加工創新課外語言的方法,讓學生在寫作時靈活應用。
(一)移植。就是從積累的語言中,選擇符合自己寫作要求的字、詞、句,移植到作文中來。如我班的徐治是個“歷史書迷”,他看了《三國演義》等書后,在作文中時常引用其中的一些典故,恰到好處。他在《下棋》中有這樣一個片斷:我看弟弟那得意樣,不由地竊喜:我這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呆會兒,看你還笑得出來。……看著弟弟那疑惑樣,不由地笑道,“你不識我的‘錦囊妙計’,只好‘大意失荊州了’。”
(二)改寫。如果把積累的語言,根據真實情況,改動部分文字,就能轉化運用到作文中,給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覺。如學了《早春》這首古詩后,再讓學生課外閱讀白居易寫早春景色的古詩《錢塘湖春行》。有一學生在寫《春在街心公園》時,把其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就改成“最愛此中行不足,綠柳陰里公園堤”。
(三)摹仿。小學生的寫作經驗還不豐富,缺乏創造力,所以讓學生從摹仿中開始起步,臨摹一些文章的謀局布篇,遣詞造句,片斷描寫等對習作很有幫助。如學了《田園詩情》后,讓學生課外閱讀《小樓風景》,許多學生在隨后寫的作文《我的家鄉美》中,運用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多讀,在讀的過程中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條主要途徑。由于我在教學中注意課外閱讀和積累,積極進行語言的轉化、內化訓練,我所執教班級的學生課外閱讀興致濃厚,作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一掃作文語言貧乏、生搬硬套及抄襲的現象。我深信,只有持之以恒,下實功夫,一定會讓同學們在“閱讀積累”上做出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