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白海龍 高源
指導老師:楊正禮
(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新街鎮馬龍小學,四川 會東 615200)
數學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較強的適應價值,相對于其他學科來看,其抽象復雜的學習內容也使得教學極富挑戰性。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對生活實際的問題的抽象反映,所以就需要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將數學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分析,這就考量著學生的數學思維的轉換能力,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絕大多數學生仍然未能較好理解,使得許多學生應用題的解題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思考更多有利于學生解題的思路和技巧,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達到輕松解題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效率。
要想真正提升應用題的教學質量,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應用題學習興趣,莎士比亞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唯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為解題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單純依靠字面含義理解較難,往往使得學生感到應用題的復雜和抽象,不利于學生理解學習,為此,教師需要進行充分的思考,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理解起來沒有那么的困難,變被動為主動,然后,做足授課的準備工作,在滿足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選擇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數學學習素材,并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以便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設備精心設計課件內容,將生活化的場景遷移到應用題的解題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對應用題的重要性認識,并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隱含著數學知識,需要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的探究,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從而形成數學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終身學習。
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常會看到有一部分學生往往不是缺乏學習興趣,而是缺乏正確的理解,誤認為其他的意思,導致解題答案不正確。所以,要想真正實現應用題的正確解答,就需要學生保證明白題目中給出的相關已知條件,并合理運用這些已知條件獲得答案。一般情況下,對于小學應用題來講,大多給出的已知條件足以學生運用并解答,但是關鍵在于學生是否看懂這些已知條件,就需要學生認真的反復進行審題,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教師做好良好的示范工作,給學生做好榜樣,在讀題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思考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系,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然后讓學生進行分析,并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找出完全不懂和含糊不清的內容,教師再有針對性指導學生,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深入理解,有利于為學生排除相關問題出現的疑慮,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如在進行應用題解析過程中,常出現讓學生混淆的形容詞,使得學生誤解錯判導致解題錯誤。例如應用題常見的“增加到”和“增加了”,雖然這兩個詞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放到應用題的條件中卻存在著天壤之別的差異。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明確的解釋詞語的意思,然后利用例題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理解。通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讀題技巧,明確條件之間的關系,清晰一些常見的字詞的含義,做到多問多練多思考,才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解題思路,從而得到答案。
在進行小學六年級英語題中,涉及到許多關于“分數”的應用題,使學生分析起來難度十分大,而且不易列式計算。但是經過認真分析就會知道,條件變來變去,總有一個量是不變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不變量。因此,對于這種類型的分數應用題來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不變量”,運用以靜制動的方法,使得問題迎刃而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分數”應用題涉及到這一類型題:有兩桶水,第一桶水的重量是第二桶水的6倍,從第一桶取出12千克水加入第二桶,這時第一桶水的重量是第二桶的4倍,問第一桶原來有水多少千克?首先我們可以依據抓不變量的這一特征知道兩桶水的總重量始終是不變的,但是總量卻還是未知,所以我們把它看成單位“1”的量。那么,取水之前可以理解為第一桶水占兩桶水總重量的1/1+6=1/7,取出后第一桶水占兩桶水總重量的1/1+4=1/5。然后從第二個條件可知,第一桶取前和取水之后差12千克占兩桶總重量的1/5-1/7=2/35,所以兩桶水總重量為12除以2/35得出210千克,由此可知第一桶水重量為210除以1/7得出30千克。
結束語:總之,對于小學應用題解題來講,提升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方式不是不可變換的,教師需要不斷的進行思考和探究,提出更多有利于學生應用題的解題技巧,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效率,使得學生喜歡上數學。主動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