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杰
(靈寶市高級技工學校,河南 靈寶 472500)
2001年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和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其中強調“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幼兒園聲樂教學時要避免對兒童進行單純的藝術技能技巧的訓練,而要注重培養兒童對藝術的積極體驗和基本的藝術審美能力,同時要注重課程發展和實施的多元化和自主性。但從目前幼兒教師職前聲樂課程的開展現狀來看,其改革的步伐明顯滯后于幼兒園藝術課程的實施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承擔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的院校在聲樂教育中仍然延續著傳統聲樂教學的模式,在授課形式、教學內容編排、評價標準等方面都參照的是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模式,單純以培養學生具備較為專業的歌唱水平為目標。這雖然對培養學生的聲樂教育技能技巧很有幫助,但已同現階段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這種培養目標的錯位與幼兒園長期以來實施分科教學有很大的關系,但隨著當前幼兒園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幼兒園教育強調“以兒童為本”。很多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育課程未能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是造成當前幼師音樂教育專業素養缺乏的重要原因。
在幼兒園新課程改革中,藝術課程的實施已實現綜合化,幼兒教師要改變以示范為主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具備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備較強的藝術綜合素養,這根本上都有賴于幼兒教師藝術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很少注重幼兒歌曲的練習,認為只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自然就可以無師自通,但實際上學生普遍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學前教育如何在加強聲樂基本理論和技能教育的同時,突出音樂素養培養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就成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改革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初中起點、學前教育專業三年學制”的中專學生往往基礎知識差,綜合素質不高,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管理和自學能力,而“三+二專科學制”的學生基本沒有任何藝術經歷和特長,在錄取時也沒有經過任何技能測試,基本上是直接依據中招分數錄取或從其他專業調劑而來。學生入學時相應的藝術素養基礎差和對學前教育專業缺乏必要的認識與熱愛,致使很多學生對于聲樂課的學習心有余而力不足,都直接影響了當前幼兒教師聲樂素養的提高。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應當從幼兒教育的實際出發,其課程方案應當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充分考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儲備狀況,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多元化的培養模式為學前教師的專業成長構建一體化的支持體系。根據現階段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狀況,初中起點的學前教育中專畢業生在很多地方仍然很受歡迎,中職階段要強調學生聲樂專業素養培養的基礎性,利用其年紀小、可塑性強的優勢,加強幼兒歌曲創編和表現等課程的教學,要堅持基礎性與實踐性并存的教學方針。
聲樂教育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幼兒歌曲教學和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如以初中起點學前教育專業為例,第一學年是聲樂基礎訓練主要以美聲方法訓練為主,為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打下堅實基礎;第二學年加強幼兒歌曲演唱與表演,結合舞蹈表現、朗誦等綜合進行;第三學年主要考核幼兒歌曲即興彈唱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應實行分級教學,打破年級限制,按照學生不同的專業基礎來分班,一方面可以讓專業基礎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在聲樂素養方面獲得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專業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由調整學習進度,從而獲得適宜的專業發展支持。
第三,應設置聲樂欣賞計劃,提高學生的聲樂鑒賞和評判能力。幼兒園藝術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幫助兒童獲得初步欣賞美的能力,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和素養,為此可以嘗試把聲樂欣賞貫穿在平時的聲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視頻等現代教學設備,將聲樂欣賞教學常規化,以此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
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強化學生的聲樂教學實踐能力,首先必須重視學生的幼兒園見習和實習,讓學生在深入參與幼兒園日常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領會幼兒園聲樂教學的要求和特點,為此,中職院校有必要適當逐年延長學生的教學實習期,經常同幼兒園保持聯系與合作,共同組織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聲樂教學實踐機會。
總之,作為幼師專業教育者,我們應該具有不斷研究專業知識的意識與能力。積極地用教育理論知識,去解釋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有效反思;不斷借鑒、研究他人的教育經驗,對追求卓越教師,是一條促進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