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軍
(求精中學校,重慶 400015)
由于數學的邏輯性,數學學習成為數學邏輯過程的學習,數學教學成為數學邏輯過程的教學。在以數理邏輯過程為目的的教學過程中,“死記硬背”教學法逐漸被“指導法”所取代。在教學中運用“指導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研究、探索和總結整個過程,從而產生對數學思想和概念的整體把握。其中,數學概念是對一定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的基本反應,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教師可以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再現概念形成的過程,體驗其中蘊含的數學思維和邏輯理論,增加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深度,提高概念學習的有效性。
人性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人的價值,對學生為主體的群體有充分的尊重和重視,建立除了教學關系之外的更進一層次的溝通關系和友誼,利用教學情況的發展契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高中數學教材的講解中引入人性化教學概念的主要價值,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在課堂教學的改革環節中,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活動與教學對象的多變性,針對有思想和擁有主觀意識的學生群體進行直接引導教學,充分掌握教材內容中的重點知識和理論,做到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改革,關鍵是以學校數學教學的具體教學思路為主線,結合數學教學的主觀意識和理論教材的方向引導,通過人性化的學習思路和人性化教學的設計引導,加強數學教學內容的融會貫通,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使用正確的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真實的學習感受,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學習理念。人性化就是要以學生為本,尊重生命,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培養血肉豐滿的高素質人才,對社會做出貢獻。
數學概念的生活化,就是把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復雜性特點結合在數學教學的概念之中,利用數學概念的教學引導,完成對學生的具體規劃,對學生學習內容中存在的各種有利因素和優勢進行分析,整合成一種正確的概念引導教學模式。另外,數學概念教學模式中,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數學學習的內容和生活內容聯系在一起,形成生活與學習協調發展的有效運轉機制。進行高中數學概念生活化的引導教學時,應該重視學生善于發現的特點,讓數學知識就在學生的身邊得到應用,讓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課堂上沒有的特性,這些特性需要慢慢發現,慢慢融入教學。在概念引入和人性化引導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負責地處理好每一個教學步驟,改善教學環節和內容,完善教學引導模式。學習作為一項苦差事,需要動力。而高中數學知識,特別是其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很抽象,學起來枯燥難懂,學生們難以有較高的熱情和興趣。生活則具體、豐富、生動、多彩,散發著誘人的魅力,觸人感官,動人心靈。將生活引入數學教學,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認同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會被引發出來,從而實現抽象的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科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的有機統一。
在高中數學的人性化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開展的實施途徑是教學思想上的轉變。高中數學人性化教學改善的途徑,要面對眾多影響因素,教師應利用有效的發展轉型,轉變數學人性化教學的思維和模式,利用擴展性思維提高教學成果。應該在以實踐探索為主的教學路線上,將高中數學知識貫穿于每一個生活細節。例如,開展情境教學,利用教學情境的設計來完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完善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習不斷深化自我的技能,在實踐中尋求和探索結果。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參與到社會資源的統計與計算中去,利用所學習的知識開展計算和統計,幫助地方政府或學校機關統計財務數據與資源耗損數據。
新的課程觀認為,教材內容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活動;它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求知識的過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整合。根據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來看,向開放式的教學素材轉型,可以實現高中數學理論知識創新實踐的一個新的理論發展重點。教師自身要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創新精神,保證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有效開展,向著積極有效和富有樂趣的教學方向不斷轉型。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固化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學習空間范圍。學生缺乏拓展性學習,教學空間和手段較為單一,學習思路較為封閉,教學實踐能力有限,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拓展與資源共享交換能力較差。而開展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例如,組織學生開展各項集體活動,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與政府辦公大樓,鼓勵學生多參與能充分鍛煉自己數學技能的互動性活動,向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提出問題,與他們進行溝通協商,將社會和生活中的樂趣帶到課堂之中,力求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技能和理論知識,促進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