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
(石家莊高新區南辛莊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學習課文的第一步就是熟讀課文,借助字典理解詞語,讓學生逐漸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然后在課堂上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通過預習,就會逐漸提高了自學能力,同時還要抓住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讓學生養成閱讀課文時去相互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學會互相交流。
引導學生逐漸積累豐富的語言,并以此為契機來引領學生掌握課文重點,從整體上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教師通過“讀一讀,圈一圈”等方式使學生掌握運用分析、歸納、綜合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加強知識的橫向與縱向對比,通過知識遷移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讓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并能主動地進行創造性思維,逐漸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體會。
考慮到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極為有限,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僅僅是字詞句的學習階段,尚且談不上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主要針對的是高年級的小學生。
既然是閱讀,有閱有讀。在學生自由閱讀看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有效的朗讀也是學生進行閱讀的促進手段,而且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學生的自主閱讀基于新課改的大背景,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旨在有效落實貫徹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自主閱讀,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有效閱讀,并不是自由放任、毫無限制的閱讀。目前,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是,學生閱讀量的縮水。現在電腦和手機的普及,以及許多學生迷戀電腦游戲和電視劇,導致閱讀量的大量下降,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發揮積極的作用,讓學生能夠重新樹立閱讀的意識與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書籍,鼓勵學生去閱讀,然后可以利用一些課上的時間或者是作文課上,讓學生談談或者寫寫自己的想法。
其實,學生的閱讀過程就是學生思維形成的過程。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之后,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會在閱讀中不斷地獲得有效的提升。學生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且會讓閱讀產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
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發散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從語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系舊課,實現學習過程正遷移收到開闊視野,啟發思路的效果。在小學教材中,體裁相同而主題不同的文章,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同一體裁、主題而選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過比較閱讀來了解其內容,揣摩其技巧。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而閱讀是學生探求知識,認識事物的動力,只要社會、學校、老師、父母重視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一定會不斷提高,以至形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