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巧會
(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幼兒教師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對于剛處于學習起步期的幼兒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幼師的教育水平對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習發揮重要的過渡作用。提高幼師生的基礎文化水平,增強幼師生文化素養和實踐能力,才能從根本上使幼兒教學擁有活力、提高幼兒素質,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何克抗教授曾經指出: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實際上就是信息技術融入其他學科中的過程,從而實現新的教學環境,這種教學環境有助于體現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合照與探究的教學模式。在如今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壯大的環境下,如何在幼師語文閱讀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效果也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此,我想提出自己的幾點淺薄見解,以求拋磚引玉。
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對于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教育領域之后,向師生展示了一個嶄新的、豐富的、廣闊的教學世界。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給幼師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的活力。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閱讀教學適合信息時代對閱讀的要求。信息時代網絡信息量大、傳輸快,在搜集信息、擴展知識、開闊視野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對課堂閱讀內容作一些適當的補充,如作家生平、寫作背景、課文相關資料等,既能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助于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1],提高他們對信息的敏感性。
教學情境是學生學習得以產生、維持與發展的背景,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若是能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則有助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樂”中學,教師也能在“樂”中教,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術相比于傳統的“一個人、一根粉筆、一個黑板”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加方便快捷的幫助教師在閱讀課堂中創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和理解閱讀文本內容。
幼師院校的閱讀教材中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文學文體——詩歌、小說、散文、雜文、隨筆等,這些形象生動、情節跌宕的小說,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針砭時弊的雜文,慷慨激昂的詩歌等文學作品給學生們展現出了一幅幅廣闊又豐富的社會生活畫卷:那恬靜朦朧的荷塘上,淡淡月光下籠罩著淡淡的喜悅和憂愁;風景優美、荷花如畫的荷花淀仿佛在靜靜的等待著我們走近、再走近;命運坎坷、令人唏噓的祥林嫂似乎正悲傷地注視著我們;肥胖的父親那蹣跚又艱難地爬上月臺的背影不僅烙在了作者的心里,也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這些或優美、或深情、或慷慨、或唏噓、或低沉的作品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創設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學習,不僅優化了課堂學習效果,也培養了學生們自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當時刻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是課堂閱讀活動的重點參與者。在幼師院校的《閱讀與寫作》教材中,每一單位包含四篇文章,其中兩篇是教讀課文,兩篇是自讀課文,教師要不拘泥于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選擇適合課堂講解、便于學生學習的課文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對于其他的自讀課文,則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文的教學目標提前提供給學生們,布置好學生的整體學習任務和分組活動任務,讓學生在課下或課外時間自主進行閱讀學習。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們創設了多元、多維的交流空間,學生可以就閱讀中發現的問題與教師討論,也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探討。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的疑惑可以通過便捷的網絡搜索得到解決,同時,每個學生都可以突破課堂的時間空間限制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幫助那些性格內向、平常在課堂活動中不愛發言的學生們也能夠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與別人討論[2]。這樣不僅能夠更好的完成課程任務,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在幼師院校的閱讀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增加了學生看和聽的機會和能力,圖文、聲畫的有機結合大大擴充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協作溝通、思維發散和能力遷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闡發、評價和質疑,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教學固然有許多長處,但它與傳統的閱讀教學并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互補關系。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閱讀教學也并非完美無瑕——畢竟語文實用的工具性和豐富的人文性更多蘊涵在它的文字中,需要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咀嚼,讀者才能受到更多教育,獲得更深感悟;而語感能力的提高和審美境界的提升更離不開對文本的反復誦讀和品味。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還須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3]。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和出現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多種可能性,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豐富了幼師院校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幫助學校創新了教學模式,給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幼師院校的語文教師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使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擴大語文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對語文課程產生審美情感,獲得美的陶冶,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處在美的環境中,形成一個完善的良性循環。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幼師語文閱讀課堂會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加討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