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孟家莊幼兒園 孟燕萍 孟海燕
在現代學前教育中常常會有家長反映幼兒在家中做什么都需要別人幫助,而在幼兒園的表現卻是相反狀態,究其原因就是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出現脫軌現象,家長與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等方面都是不相同的。在家庭中,家長會為幼兒打點好一切,幼兒有依賴感,而在幼兒園中,重在培養良好習慣,所以導致脫軌現象發生。因此要想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家園合作尤其重要。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以及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細微的任務。”幼兒的學前教育更是如此。幼兒不具備很強的思想,并且幼兒沒有形成正確觀念意識,因此家園合作在學前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時家長工作也是幼兒園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家園合作能有效提高幼兒自理意識,首先教師應改變傳統合作觀念,要建立正確的合作觀念以及意愿,要明白家園合作不只是在需要時進行溝通,或者是當幼兒出現一系列問題時需要溝通,教師應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這樣家長與教師才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培養幼兒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中包括吃飯、睡覺、大小便、穿衣服、個人衛生、安全等方面,而這些方面幼兒在家庭生活中都是能夠接觸的,因此應積極進行家園合作,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家校合作中,與幼兒園實行一套教育體系。
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不是憑借教師單方面努力就能夠成功,而是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教師要與家長良性互動,共同促進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首先,教師可以多多開展家長教育課,在教育課程中多多為家長普及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處,以及培養方法等。其次,要為家長發放家園聯系手冊,讓家長能夠了解在這一學期中要培養幼兒哪些生活自理能力,要具體到每一周的培養目標、每一個月的培養目標,并且在家園聯系手冊中要明確表現出幼兒要達到怎樣的目標,這樣才能夠讓家長對幼兒園中的培養教育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并且能夠基于手冊共同培養,很大程度上幫助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提高。
幼兒教師要定時召開家長會,將幼兒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表現以及提高告訴家長,并且落實下一個星期或者下一個月的教學目標。在家長會中,教師要為家長仔細地講述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的一日情況,如:自己搬椅子坐好、自己吃飯睡覺、自己穿衣服等等。讓家長根據教師的講述將其滲透在家庭生活中,以此促使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在家長會中,教師要引導家長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建議,并且講述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家長們能夠暢所欲言,教師要積極加以引導,讓家長能夠明白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此促進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可以開展家長一日活動,讓家長真實地體會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生活,觀察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生活狀態,這樣能對幼兒的能力有更深刻的認識,并且家長還能了解幼兒園的一日安排,觀察教師是如何在每一個活動以及每一個細節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讓家長觀察幼兒是如何吃飯、如何大小便、如何穿衣服、扣紐扣等,這樣家長能夠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孩子都能夠做什么,在家庭生活中就能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效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與家長一起參加一日活動中的游戲環節,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有效增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進而縮短家園合作距離,使家園合作更加順利進行。家長參與到一日活動中,能夠全面了解到幼兒的能力,這樣就能夠樹立正確意識,在家庭生活中能夠有意識地讓幼兒根據幼兒園生活進行自理,能有效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存在錯誤的教育觀念,有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做什么事情都怕累到孩子。還有很多家長怕孩子做錯,自己重新做會徒增麻煩,所以不會讓幼兒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有家長雖然擁有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思想,但只是擁有,并沒有實施。而這些教育觀念都不正確,不給予幼兒鍛煉的機會,那么就等同于剝奪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長此以往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會喪失。因此教師應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增加培養意識。
首先,教師要讓家長明白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讓家長了解生活自理能夠的培養對幼兒的發展以及今后的學習都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其次,要引導家長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培養環境,要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理意識。
最后,家長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鍛煉機會,要放手讓幼兒動手,在家長觀察到幼兒一日生活之后,他們能夠明白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幼兒不會感受到累,適當加以表揚能夠充分激發幼兒活動熱情,久而久之幼兒無論在家庭生活中還是幼兒園生活中都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效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長久并且十分艱巨的過程,不可能通過一次鍛煉就培養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可能通過幼兒園一方面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這需要家園合作。明確培養目標,共同實施培養計劃,堅持不懈,這樣才能達到最終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