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新興社區教育中心 徐德超
社區教育是結合了社區教育、文化等資源,面向社區全體成員,促進社區發展為目標的各類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是社會時代變革的產物。社區教育一共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以學校為中心,通過社區以及周邊工廠、國企事業單位還有政府等組建成的社區教育委員會;第二類是以社區為中心,由社區街道辦或者是政府的部門開展,社區教育機構等單位參與組成;第三類是以工業區和農業縣作為地域的社區教育,這種形式主要是為培養當地的勞動者素質,從而建設良好的社區文化。
學校教育屬于教育制度的內容,主要是指學生在學校內所受到的各類教育活動。學校教育是指在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的人員開展一項目標明確且系統的社會活動,主要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般來說,學校教育包括了學前、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和特殊教育,在人一生教育過程之中,學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學校中學習系統化的文化知識、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學校教育決定個人的社會化水平和性質,對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學校教育應該在合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的同時,為社區提供服務。除此之外,還應積極設立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聯合機制,充分發揮示范效果,以此推動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協同穩定發展。以學校教育為中心,推進教育改革的同時,支持社區教育的發展。
在促進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協同過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社區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建設起強有力的教育隊伍。各地社區還應明確教育工作者的認知標準,建立起科學又合理的考核體制,也保證了工作人員的素質。
為了有效地結合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實現教育目標,建立社區資源與學校資源的共享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使社會資源都能夠融入教育事業中。同時還要發揮街道辦、財政等部門的作用,為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提供充足的教育資源與技術支持。
學校還應當通過組織各項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還能滿足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學校教育為社區教育提供校園基礎教育的幫助,促進社區健康穩定地發展。
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與銜接,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對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推進有著重大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概念和兩者各自的優勢,指出兩者協同發展必要性的同時,又分別從教育機制上、師資隊伍的力量和補充、社會資源共享及社區服務意識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策略,推動了學校教育協同社區教育的發展,最終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