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河南溫縣城內小學,河南 焦作 454850)
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教學改革永恒追求達到的共同目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如何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呢?下面淺談本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根據課標的建議,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么?”“那么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征。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從而增進知識,增長才干。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采用表演游戲、編講故事、制造懸念等多種方法來創設富有趣味性、生活性、針對性和參與性的情境,具體教學中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具體掌握。
新課程把“自主探究性學習”作為改革的突破口,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落后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式學習,在能動的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知識。因此,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圓,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同學們情緒高漲,思路各異,有的小組竟然用了五、六種畫圓的方法,如用圓規畫圓;把圓形物體放在本上沿著它的邊畫圓;用繩子和鉛筆畫圓;用圖釘、繩子和鉛筆畫圓等等。在用繩子和鉛筆畫圓時,中間的學生按住繩子,其余同學用接力的方法把圓完整,還有的轉不動筆就干脆轉本子。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使學生和諧地發展。應該說,只有在課堂教學把自主探究式學習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擺正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效課堂的構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許多合作學習由于教師沒有有效的調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組合作,這就需教師在教學環節中進行合理的調控。新課程標準又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看到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學生的操作,學生往往也比較感興趣,積極性很高,但是有的時候操作的效果總是不理想,教師雖然在操作前進行了指導,但這是不夠的,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差異也就更加明顯。或許有的學生一聽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學生卻無從下手,或是根本沒有聽明白,這時候除了小組之間的合作,教師也要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成為他們操作的引導者。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還要有效調控整個學習,有的小組在合作中由于種種原因產生了不和諧的地方,教師要走近學生及時協調;有的學生沒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走近學生,及時提醒;有的學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學習的任務,沒有事情可做,教師要走近學生,引導他們的討論向縱深發展,這樣才能提高探究知識的實效性。
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教學,使課堂變得輕松而愉快,真正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氛圍更加民主,師生互動更加有效,教學效果也更加顯著。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教師要運用多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愿意學習數學。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側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運用激勵性的課堂評價,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從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找準起點,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富實效,讓數學課堂煥發強大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