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重慶市茄子溪中學,重慶 400000)
有效教學方式一直是教師在教學生涯中要面臨和不斷尋求改進和提升的一項重要課題。初中數學是銜接基礎小學數學和高中較高難度的數學的學習過渡期。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此更應看重教學的有效性,于此同時,筆者也受北京工商大學物化教授沈致隆教授提出的“數學之美”的觀念,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相關的興趣和奇妙之處。本文就將圍繞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方式展開討論和論述。
新課導入是所有教學活動中的“開頭菜”,對初中數學教師教學活動的作用可小可大,好的教學導入將很大程度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有效地提高教學成效的教學方式少不了要優化教學的導入方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實數》的過程中,在介紹有理數和無理數的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質數,進一步地向學生闡述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性質。在新課導入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先用一個故事,蟬的生命周期,闡述質數的特點,如,蟬在土地下面隱藏將近17年后才從地底下出來,并在6周后結束生命,這兩個數都是質數生命周期,這一特別現象與蟬的生命息息相關,是為幫助蟬錯過其天敵的捕捉。質數在動物生命中有著特別的聯系,初中數學教師通過一個故事使學生領會到所學知識與大自然、與身邊的世界不無聯系,同時掌握質數的特點,對接下來學習、吸收有理數和無理數有著更為清晰的認知,更好地形成學習“網絡”。有效的教學導入對學生來說是一次認知知識點的特點及其重要使命的渠道,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打通這樣的教學渠道,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實生活中多媒體教學設備已是初中學校教學場所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中宜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中的《幾何圖形》,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作圖的簡易性進行幾何教學,從四邊形到三角形,從平面到立體,電子白板無疑是教學中的重要器械,此外,在進行課件設計的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插入名家名畫,如畢加索、達利等知名西方畫家的作品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幾何的圖形的認知和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從而達到幾何教學的有效教學成果。此外,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通過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進行有益的探索,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的主動性和發散性,不斷在將新型教學設備引入教學的探索過程中發現適合自身教學對象的教學的方式。這一要求還進一步地提高初中數學教師在課余之際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修養和教學設備的充分運用的能力。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教育改革中的對初中數學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發散思維的重要考驗,初中數學教師要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在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覺悟中不斷反思和總結較好的教學方式。
有一位數學家曾這樣提及他對數學的“情感”:“是數學的美麗一直支撐我不斷地前進。”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以為讓學生感知到數學世界的美麗是最高的境界,傳統的數學教育中,數學教師大都注重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應試的技巧,但筆者在這里要引用一句偉大領袖毛澤東說的話“一件事情的好壞,要放到較長的歷史階段去衡量。”同樣,數學教學的成效的好壞,也要在放到較長的歷史階段去衡量。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初中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都是可以通過系統的知識習得的,但是對數學學科的內涵的理解卻不是那么輕易習得的。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指導學生如何解題更應教會學生如何領悟到數學世界的美麗。數學之美如何感知呢?比如,自然界中數見不鮮的黃金比例,普通樹葉的寬與長之比,蝴蝶身長與展開雙翅長度之比,人體的頭身比例等等都是符合黃金比例的,除此之外音樂作品中也是嚴格遵循一定的數字比例,但這一種比例卻是并非人為,音樂本質若此。音樂藝術和數學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許多大家都說音樂和數學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匯合。可見,數學之美并不是難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