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萍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前海港灣學校,廣東 深圳 518000)
德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脫離了生活,人就體會不到善惡美丑,更不知道如何與他人接觸,什么是道德品質,道德教育是以社會生活為基礎的。德育與生活有著重大的聯系,是行為的一種基本約束,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道德意識,沒有了道德修養就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引導初中生親身感受生活,從中體會道德體系的約束,這樣才能更深刻地體會道德在社會中的重要性,自覺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品德。
之所以要開展德育教育,其本質目標就是要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此為根本教學目標,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通過開展生活德育,強化對學生的教育,避免德育形式化的問題,確保實效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確立德育目標的時候要把握尺寸,不可盲目提高目標,應該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從他們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入手,提高德育目標的針對性。德育教學內容也要進行拓展優化,也要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素材,比如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生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更有效的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網絡生活新空間”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把德育的目標制定為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運用計算機在網絡上查詢搜索學習資源,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做到文明上網。在德育內容選擇上,可以借助四川九寨溝地震的案例,讓學生在瀏覽網絡信息時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傳播網絡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要想實現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提高,就必須同時實現德育教學內容與形式的生活化。教師必須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將課本僅僅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參考而非全部,在德育課堂上,教師應實現生活與教材的有機結合。由于初中的德育教學大多是空洞的理論,教師如何將自身的豐富閱歷以一個適當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將成為廣大德育一線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此外,由于德育課程大多內容枯燥,因此教師應嘗試更多、更有趣的生活化教學形式,實現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做到不拘泥于定式,將辯論、講演、才藝展示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引入到課堂上,搭建起一個氣氛和諧的學習平臺。此外,教師也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將德育生活化教育延展到學生的課外生活之中。
由于初中生生理、心理發展不成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存在敏感、自尊心強的特點。因此,教師要想使德育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說教模式,改變其灌輸式的教育方法。例如,當學生學習壓力過大時,教師不能不顧學生的情緒,就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施壓,也不能只是口頭上讓學生放輕松,而沒有為學生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中的案例開導學生,讓學生自己調整好心態。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社會上有些學生承受不住學習和生活壓力而自殺的情況;還可以讓學生針對農產品過多,供大于求,導致農產品腐爛而賣不出去的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分析,進行啟發式教學,在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使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
由于初中階段是一名學生培養自己的思想以及素質的起始階段,因此,在初中時期培養如何的素質與道德對學生來說則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初中相關負責人以及全體教師積極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以及義務,明確自己的職責,提升自己的素質,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使得教師自身在授課過程完整的完成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做的更多。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思想道德教師,要逐漸的滲透、引導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正確的教給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的開展相應的活動來保障道德教育教學的質量的提升——例如關于道德的演講比賽或者辯論賽以及小品評比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真理,發展自身問題,從而提升改善自我。教師應明確的掌握好活動的主題與中心思想,做好領路人,為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帶好每一步路。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并非一個能夠一蹴而就的過程,學校和相關教師應高度重視初中德育教育的生活化,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和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也需要在對德育生活化有了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結合現狀進行堅持不懈的摸索與嘗試,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