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洪
(貴州省正安縣第一完全小學,貴州 遵義 563000)
隨著我國體育強國、全民運動號召的提出,各地小學應該高度重視學生體育鍛煉情況,加強開展體育課程,進而幫助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但在現階段有的學校體育鍛煉設施不完善或存在安全隱患,學生在使用鍛煉設施時就容易發生危險。再如,一些體育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進而導致學生出現意外。因此,相關教師應該針對體育教學安全隱患制定完善的應對策略,確保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順利、安全開展。
小學的各種體育設施應符合學生特點,個別學校為了節省開支,使用破舊、不合格的體育設施,體育器材不符合學生的身體素質,不適用于小學體育教學實際。可以說個別學校的體育設備陳舊,長時間不用設施設備會逐漸老化,體育老師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讓學生使用了這樣的體育器材,就會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
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中,重視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對安全的重視,未能從思想上認識到安全是體育課程開展的前提[1]。由于體育教師在安全問題防控上還存在一定問題,不能嚴格地檢測安全問題,未能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的存在,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由此可見,我國小學體育教育安全防控問題上,未能將體育教師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實到位;體育教師也沒有將體育課應注意的安全為題傳達給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在體育課中受傷。
體育課中,學生身體常常需要進行大幅度的動作,但是學生在課前未能做好準備,從而導致學生扭傷、韌帶拉傷等情況的發生。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并不是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參與運動,一旦體育課中突然開展激烈運動,導致學生身體負荷加劇,極易導致安全問題的突發;甚至還有學生參加體育課時帶有尖銳等存在危險性的物品、著裝不適等都是導致體育課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
在開展體育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而確定學生的身體狀態是否適合進行體育鍛煉。在進行活動準備時,教師應該詢問學生是否存在身體不適的情況、是否發燒或手腳不便、手術是否愈合等[2]。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及時了解,進而判斷其是否能夠參加體育鍛煉。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家長溝通的方式獲取學生的身體狀況信息,最大限度保證學生的安全和健康。同時,教師也應該多關注天氣情況,避免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中暑等情況。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開展的主導,學生的活動需要在教師的安排指導下開展,對此體育教師應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情況。此外,教師還應學生、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做好“三結合”教育,加大對學生身體情況的全面了解,明確學生應能進行怎樣的體育活動,仔細斟酌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預測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規范體育課堂教學,嚴格看管學生,嚴謹學生進行有危險性的活動,避免發生意外情況。教師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活動,但是所謂的自由活動并不是要放任學生到有安全隱患的地方去活動。
學生對體育課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沒有意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一遍遍為學生講解、強調,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課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首先,課前應強調學生著裝問題,上體育課時避免攜帶鑰匙、刀具等尖銳物體,避免造成劃傷;穿著舒適、便于運動的衣服,避免因為衣服不適導致跌倒、摔傷等;此外,上體育課時女學生應盡可能不要佩戴繁瑣的飾品。在進行激烈運動前,教師應組織學生慢跑、熱身操等熱身鍛煉,避免學生體育活動中受傷。
在體育運動中,教師先要指導學生進行熱身運動,充分伸展學生的肢體,避免體育鍛煉中的拉傷情況發生。另外,在學生運動鍛煉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學生運動過程的監控和指導。例如在指導學生進行籃球“三步上籃”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熱身運動的基礎上,可以為學生進行拍球、運球、上籃腳步動作的正確示范,并為學生講解不要站在籃筐下、雙手接球等安全知識[3]。在學生進行自由鍛煉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鍛煉過程的監控,一旦發現動作不正確或長時間站在籃筐下的學生,要及時進行糾正,避免安全問題的產生。
課前,教師首先要對課程涉及的體育設施進行細致的檢查,對于單杠、爬桿等設施,要檢查是否存在生銹、腐蝕等問題,親身檢測是否會傾斜。對于跑步類的體育鍛煉項目,教師要注意檢查操場中是否存在果皮紙屑、硬石塊、堅硬物體等,觀察是否有凸起或者低洼地帶,突然低洼凹凸的地面會造成學生跑步過程中突然崴腳或摔倒,不利于學生的安全體育運動。學校和教師不僅要在課前對體育運動設施進行細致的檢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強對體育運動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及時更新較為陳舊的體育鍛煉設施,為學校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體育教學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保證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進而使其更好的學習和生活,因此,相關教師和學校應該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同時,學校和教師應該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保證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惟有此,才能有效規避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