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
(廣西崇左市扶綏縣龍華中學,廣西 崇左 532200)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上,既沒有意識到學科素養與實踐能力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又很少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互動,使其在壓抑的學習氛圍中,不僅很難提起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更在缺乏實踐能力的情況下,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中,成為只會讀書的書呆子。所以如何在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問題。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學生樂于在課堂中積極探索與學習新知的動力。部分初中學生認為化學學科較為枯燥,趣味性不足,不樂于融入到化學學習中。面對這樣的教學問題,教師就要開動腦筋去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變傳統為現代,變死板為創新,讓學生找到化學學習的新鮮感,其注意力必然會集中在化學學習內容上。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促進主動學習,才能讓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講解有關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識時,教師一般會引導學生閱讀元素周期表,要求學生背誦。生硬的教學條款,會讓學生有一種心理壓迫感,不利于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在教學創新的今天,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講一講元素周期表的由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讓學生制作一個元素周期鍵盤,先制作電腦按鍵大小的卡片,在上面寫上化學元素。引導學生與同桌一起,一對一地按照順序對化學元素進行排列,形成個性化的元素周期表。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化學學習的樂趣,同時提高了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
許多化學知識概念源自于科學家多次的實驗研究,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而且化學以研究物質為主,更注重不同物之間的關系與其中所具有的特性,所以許多學生在面對較為抽象復雜的化學知識時,時常感到十分頭痛。化學相較于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需要大量的實驗來對物質的特性進行映現。所以為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參與化學實驗活動的積極性,使其對各種物質特征進行反復驗證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研究能力。
但不少教師在開展課堂實驗活動時,基本都是教師在講臺前操作,學生在臺下觀看,在產生不同化學反應時發出一聲驚奇的贊嘆,就算是實驗教學活動的收尾工作。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被各種新奇的實驗吸引,既沒有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實驗所體現的重點知識內容上,也沒有在真正的實踐操作中對實驗結果有更深的印象,導致如今的化學實驗課堂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仍然需要靠學生死記硬背才能完成對各種實驗現象的記憶。
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化學實驗課堂有效開展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參與實驗時,改變過于依賴教師的心態,通過自身不斷的翻閱資料對實驗原理與過程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并在教師引導下,能夠自主的對實驗流程進行設計與完善,在把控各種實驗細節的同時,親力親為的保證每一個實驗環節都準確無誤,從而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學生在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參與中,不僅極大的鍛煉了自身的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在嚴謹認真的態度下,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精準記憶,并將這種學習態度應用于其他課程的學習上,保證自身的全面發展。
課堂概念知識的講解是學生產生興趣的來源,化學實驗的操作是學生對理論的驗證過程,而社會的實踐調研是對學生知識結構的豐富過程,把握化學教學從生活中卻又不脫離生活的觀念,學會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教師可以分配家庭小實驗,例如家庭碳酸飲料,利用廚房物品做出碳酸飲料,主要考察的是碳酸飲料的氣體組成,以及氣體產生的條件,學生可以利用小蘇打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也就是碳酸飲料的主要氣體成分,將其與水結合,加入果汁等成分,做出家庭版碳酸飲料,再做出詳細的實驗報告,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真正掌握了化學知識的來源與應用,學會學以致用,有了實踐體驗,對于習題的解答格外得心應手。
化學的本質是對自然現象之間聯系及其內涵做出的解釋,對初中生化學的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探索科學,以科學眼光觀察自然現象,保持求真知的態度。對于課堂上出現的知識點,教師善于運用自然界表象去引用,并進行知識的拓展與遷移,善于舉一反三,重視社會與家庭的調研與實踐,著眼于化學教學與實際的知識相結合,通過這種實踐切實地去豐富學生化學知識架構,促進化學教學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培養學生能力的時候,要講究方法和策略,激發出學生的動手欲望,讓他們有一種動力,讓他們積極投入到動手中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讓他們暢游在化學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