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紅
(邯鄲市邯山區興華小學,河北 邯鄲 056000)
近些年,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與發展,對各所學校的教育開展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作文作為語文學科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產生積極影響。現階段,生本教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并采用有效手段開展生本教育活動。所謂的生本教育,其主要是從學生自身出發,圍繞學生自身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健全學生自身人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因此,小學語文在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時,需要創新教學手段,設計符合學生自身成長需求的教學環節,不斷提高語文作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生本教育思想中認為兒童是不可限量的,對兒童的尊重是天然的、應當的;認為兒童乃是天生的學習者,還在于學習對于他是一個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會不斷地在學習中產生新的學習需求,他的思維會不斷地獲得運用。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此時正是求知欲高漲的時候,這時運用生本理念來進行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進行自由的交流談論,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獲得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語文知識,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
最近幾年,教師在實際語文作文教學中,往往關注教學基礎知識的講授,且以教材為中心教授學生寫作技巧,但是忽視了寫作的生活性,大多數語文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感受,缺少對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在這種情況下,語文作文教學可能與實際生活產生偏差,導致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急劇下降,長時間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教學的內在特征是人文理念與基礎知識的相互統一,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不只是要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還要學習人文觀念,發展自身的人文素養。人文觀念包括道德知識與文化知識,以往的寫作教育手段比較死板,導致學生以被動的狀態參與寫作學習活動,不會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新力,也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要采用生本教育理念,構建出比較完善的語文寫作教學體系。
結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際情況,往往教師借助范文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指導,導致學生寫作的文章出現諸多關聯,且內容不夠豐富,結構基本相同。一些教師只是意識到模仿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沒有將學生視作學習的核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在作文課堂中增添生活元素,對學生進行生本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相關的人和事物,體現作文的真情實感。
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人教版《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對秋天的景象進行概括與總結,然后利用實時投影教育技術向學生呈現秋天的美麗景象,并且要求學生自己寫作一篇與秋天相關的作文,這時學生便會聯想到秋天中金黃的樹葉和碩果累累的畫面,將其生動地運用在作文中,由此教師巧妙地將生活元素與作文教學相融合,體現生本教育的價值。
因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缺少人文教育,不能有效地樹立學生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教學效果不佳。而閱讀又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強化學生閱讀練習,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擴展學生寫作資源,全方面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為寫作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此外,教師要意識到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學生,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具有價值性的閱讀素材,挖掘學生寫作潛能,提高語文作文生本教育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人教版《巨人的花園》時,針對文本中巨人花園的故事,教師需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向學生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其他類書籍,比如《安徒生童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掌握文本的語言運用方式,豐富學生作文詞匯,擴展作文寫作思路,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促使學生以友好的心態與他人交流,進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發展學生人文素養。
一直以來,諸多名人作家以其自身深厚的文化知識與高水平的文章被世人知曉,而名人文章在創作期間需要進行多次的優化與修改,且修改這一動作是優秀文章的重要手段。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便經歷過多次的修改,進而被人們喜愛與學習,領會堅強的本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文教學活動時,應以生本教育理念為中心,關注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強化學生自身作文修改水平。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解析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和價值,小學語文教師要分析當前小學作文課堂中存在問題,掌握生本教育的本質與有效運用方式,創新教學觀念,設計出科學的生本教育環節,通過增添生活元素,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強化人文教育,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作文修改,積累寫作經驗等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豐富學生寫作視野,強化學生寫作技能,進而提升作文教學的生本教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