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麗
(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槐橋鄉(xiāng)總校部大辛莊小學,河北 邯鄲 056000)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小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從小就要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小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互動,其中設計課堂提問,可以讓小學生很快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調動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提升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效率。
其中,提問問題的設計,包含問題的難度、問題的有效性。問題的難度適宜可以幫助小學生進一步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問題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問題貼合上課的主題,可以幫助小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拓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問題的提問時機,在教授重點課堂知識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加深師生的互動,對所學的知識設置一定程度的懸念,可以讓小學生從問題的角度出發(fā),通過互動、思考等來解決提出的問題,幫助小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記憶。
其次則是要做好構建活潑教學環(huán)境氛圍的工作,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互動是在一定情境下產生的,尤其是對于數(shù)學這類抽象的學科而言,必須要努力地營造極好的氛圍,來使得學生們體會到有趣,進而樂意主動參與到其中。教師需要做好課前的互動準備工作,在教案和材料的設計上盡量做到有序,使得學生們不會對抽象的學習產生畏懼的心理。同時教師需要在課中設計好相關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比如討論分組研究等,這對于學生的互動能力培養(yǎng)而言非常有利。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做好課后的互動,可以結合新技術,利用微信等平臺實時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扎實地學會基本的技術,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們能夠隨時地跟隨老師學習相關的知識。
互動教學中所需要的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要有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主要是教師不能隨時隨地都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就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是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學生通過互動都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這時教師就需要為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互動的有效進行。例如,在課堂教學前布置預習的任務,并設計習題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檢測。接下來筆者就會根據(jù)檢測的結果來將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組學生中都有基礎水平好和基礎水平差的。除此之外,筆者還會對小組之間的學生進行明確的分工,如在進行《圓柱和圓錐》這一節(jié)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筆者為了讓學生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就會讓他們去動手制作。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會選擇小組中領導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小組的紀律管理;學習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負責分析制作圓柱和圓錐的流程所在;繪畫相對較好的學生,在紙上進行圖形的繪畫;動手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負責將紙上所繪制的圖形拼接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在互動中可以很好地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有所了解。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完成教師所設置的教學內容就可以了,這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對知識進行更深的探索,且不要局限于課堂教學,可以嘗試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其動手動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不要布置單一的書面作業(yè),可以嘗試運用新的作業(yè)模式。例如在學習計算表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動手測量家中家具等物件的面積,并動手記錄數(shù)據(jù),帶到學習與教師交流分享。教師還可以詢問學生都是用哪種方法去測量的,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方法。這樣會讓學生收獲成就感,也對探究型的學習方式充滿興趣。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深入的交流和探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天賦的浪費。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某道題進行相互討論,學生在討論時也會談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生經過討論與篩選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就省去了學生探索嘗試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進化自己的學習方式,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例如,在教授“小數(shù)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些小數(shù)計算的任務,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完成,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與同桌進行討論計算,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會彼此交流學習方法,比如有的學生在進行小數(shù)計算時忽略小數(shù)點,最后再將小數(shù)點補上,反之有些學生則因為多了小數(shù)點而覺得小數(shù)運算難度很高,這樣一來這些學生就能找到更加快捷方便的學習方法,克服小數(shù)計算這一內容。在互動的過程中,我也會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引導學生用更加多樣的方法去學習,這樣學生在課堂不會覺得枯燥,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耐久性和課堂學習質量。
評價也是課堂教學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肯的評價能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之處,更能讓教師認識到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優(yōu)劣與不足,有利于師生針對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為實現(xiàn)高效教學提供必要的條件。并且,在整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或是對課堂教學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的學習模式也更適合學生日后的發(fā)展,讓師生的互動與反饋變得真實而有效。
互動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拉近師生關系。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互動中多下功夫,秉承著以生為本的理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促進學生的多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