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翠娥
(江西省上饒市橫峰縣葛源青苗實驗小學,江西 上饒 334000)
為能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水平提升,這就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注重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應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綜合素質在新模式運用下顯著提升,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高效化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和品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有助于提升學生品德思想,讓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豐富自身的品德知識,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水平提升。通過語文和品德教育的結合下,就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接受品德教育,這對提升學生品德意識就能有著促進作用[1]。
小學語文教學和品德教育結合,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學化運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但從實際現(xiàn)狀能發(fā)現(xiàn),兩者的結合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內容中品德的融入意識不足,沒有注重將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的內容相結合,沒有對德育的素材內容靈活化運用,這就必然會影響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發(fā)展。再者,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當中對品德教育的結合,對品德教學拓展性沒有加強重視,沒有從課外實踐當中延伸教材內容,語文教學的品德教育延伸性沒有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忽視語文教學中學生品德教育不同的心理面貌,這就必然不利于學生的高效化學習。
為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教學中教師就要及時轉變教學思想觀念,將語文教學和品德教育相結合,并注重結合方法的科學運用,從以下幾點要加強重視:
第一,品德和語言文字教學的結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是促進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高效化學習語文知識,將品德教育和語文的語言文字進行結合起來,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就能起到促進作用。語文教學當中涉及到的字,詞,句等方面教學是初級的知識,教育對象通常是年齡小的學生,學生不一定對整篇文章思想有更多的了解認識,在這些字詞當中感受主題思想對初學者而言有著很大難處,所以這就需要在語言文字中將品德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從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促進學生品德的提升[2]。
例如:語文教學中在講述“朱德的扁擔”知識點內容的時候,其中有句“朱德扁擔,不準再拿”,就要讓學生對這一句化的情緒進行體驗,讓學生通過角色表演的方式來模仿,體會朱德同甘共苦精神,以及以身作則模仿行動,在通過語言文字當中融德育的內容,這對學生品德素質的提升就能起到啟發(fā)作用。
第二,挖掘教材的品德素材展開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到的篇章內容比較多,這就需要從多方面加強重視,教師自身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一些品德的素材內容,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展開教學,從整體上提升教學的質量水平[3]。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能考慮到學生能力綜合培養(yǎng),注重展開深層次的教學,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提升思想品德的素養(yǎng),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學習的魅力,從而喜歡上語文課程內容。
例如:語文教學當中在講述到“我的自畫像”的知識點內容的時候,這就需要讓挖掘其中的思想內容,讓學生能夠將重心放在真實自畫像上,讓學生寫作中描繪真實的子集,這樣就能和品德課程中的自畫像知識點相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認識自我,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對自身的認知水平,這對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以及品德素質就能起到積極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發(fā)揮知識應用的作用,促進自身的學習能力提升,為豐富自身的知識打下基礎。
第三,情境教學促進思想教育。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有諸多的內容,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選擇相適應的內容作為教學的材料,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思想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綜合學習素質能力,讓學生能夠有更大的進步[4]。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為重要的任務,采取多樣化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通過情境設置的方式就顯得比較重要。
例如:語文教學中在對“司馬光”的文章教學時候,就可讓學生在話劇的形勢下,把司馬光砸缸的相關故事表達出來,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情境當中去,這樣就能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讓學生能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品德教育,從而意識到救助他人的價值和意義,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能有助于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和品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從多方面加強重視,注重方法靈活運用,讓學生在高效的環(huán)境中提升自身品德素質。通過上文中對語文教學和品德教育的結合探究,就能從理論層面為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相應參考依據(jù),促進教學活動良好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