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娜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第二中學,河北 衡水 053600)
初中道德與法治能促進人性的發展、人格的完善,學生道德素養與文化品格的提升,教師要借助于現代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智慧,讓他們學會為人處事、知曉法制知識,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智慧,是自由的解放,是生命的關注,是創造力的激發,是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預知事物發展的可能性,能動地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將智慧教學的理念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師生智慧的通融與共生,實現三維目標的協同發展。
初中生處于“半成熟”期,他們的認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點尚有待提升,教師、家長要加以引導,使他們逐漸走向成熟。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課本內容與生活相脫節,對學生的價值認同起不到應有的影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智慧手段,對學生進行公民品德、社會科學等教育,以拓展學生視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在初中階段,學生既要掌握自然科學,也要掌握人文社科知識。教師要引領學生智慧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智慧的教學有助于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引領學生多渠道收集資料,記錄自己的疑惑,開展生生間的討論,在分享中表達自己的見解。
初中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的個性受到關注,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才智,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引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具有個性特點的解決方案,能敢于奇思妙想,敢于向書本挑戰,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能實現從“知識”到“智慧”的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以三維目標為實現標準,在智慧教學中,學生的思考力得到更多的關注,教師以發展學生的智慧為追求目標,引導學生開展腦力活動,促進學生智慧的開發,實現以智啟智。在中學階段,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強,學生會出現為難、逃避,會逐漸封閉自我,與教師、家長產生距離。智慧教學能有所創新,能因生施教,靈活地應對學生發展存在的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幫助學生消除疑慮,打破師生之間的隔閡,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引發他們的道德認同。教師要將教學理念應用于教學實踐,借助于媒體為媒介,引發學生的思考、討論,讓他們在交流中共享觀點,從生活實際中尋找答案。如在部編本八上《遵守規則》一課教學中,規則的講解枯燥乏味,教者將講授法與問題引導法、分組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等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理解、感悟。教者先以“德國人的‘刻板’”導入,讓學生討論如果是我們的話該怎么做?有學生認為,電話亭又不是廁所,可以隨便進;也有學生認為我們該遵守規則。教者適時引導,我們要有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講解自由與規則時,教者以“克雷洛夫寓言”告訴學生,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受道德、法律、紀律等規則的約束,而規則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
道德與法治課堂以學生的“悟”為目標,強調以思論教,讓學生有所思考,從“依賴”走向“獨立”,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習得的是現成的知識,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但卻難以形成智慧。現在的知識需要用記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難以引導學生從“無知”向“已知”過渡。智慧教學更注重學生的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領悟、去探究,進而發展為思悟課堂。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路人”,能讓學生從內心接受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讓他們真正領悟道德、法律等知識,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基礎。如在部編版八上《善用法律》一課教學中,教者出示劉麗麗事件的材料,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劉麗麗,你應該怎么做?”學生通過思考、體悟,感受到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援助,能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者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感悟”,并播放視頻,繼續提問,“她可以求助哪些法律服務機構?”教者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機構,能學法用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長期以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重視全體學生而忽視個性發展,重視空洞說教而忽視人文關懷,重視理論講解而忽視道德踐行,忽視了學生的生命發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智慧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本理念,關注生命、關注生活,引入豐富資源充實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其生活整體發展,促進學生生命價值的實現。在智慧教學中,教師要營造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和諧融洽的氛圍,構建個性化的生命課堂,讓學生的生命價值得以彰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構建師生彼此支持、相互促進的生命課堂,要反映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的相互關系。教師要關注教學的動態生成,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課堂彰顯應有的活力。教師要通過情境的創設,感染更多的學生,從而達到環境育人、情感育人的目的。
教師要讓學生的情商、智商共同提升,實現以智促情,以情促德,讓知識的積累、言語的表達、價值的形成實現和諧發展。教師要收集德育素材,挑選課內外時事、故事等素材,拓展知識,激發熱情,陶冶情操,將知識與道德有機結合,將學生的智慧培養與道德養成相統一,增強德育效果。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生本,關注情感體驗、關注生命發展,開展智慧教學,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引發學生的探索熱情,讓課堂呈現應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