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蓉
(重慶市廣益中學校,重慶 400000)
興趣是學生進行知識獲取和探究的原始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最強動力。然而,在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將歷史教學內容劃分為幾大模塊:必考知識點、重要知識點、常考知識點、了解知識點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就像是一臺“讀書機”,全部按照課本上的知識講解,沒有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教學方式死板僵硬。另外,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講解學生才會感興趣,才能接受得更好,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了極大的隔閡。
第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氛圍要輕松愉快,不僅能夠對教師的人格魅力進行充分展示,還能對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和促進,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以輕松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情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教學效率進行提高;第二,師生之間應當保持平等的關系,進行平等的對話,用愛心去感染每個學生,了解其差異,及時解答其問題和教學難點;第三,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要保持一致性,防止學生再次犯錯,而若教師前后兩次的態度和評價出現差異,則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進而影響師生關系,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接受,哪些行為必須要制止;第四,教師要對學生的心聲進行傾聽,在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后,要對學生所表達信息進行解讀和分析,了解學生的心理,學生對于外界的看法十分在意,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對他們的內心聲音機械能傾聽,關注其自我意識的發展情況,幫助學生進行正確方向的成長;第五,初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尊重,在與學生間發生沖突的過程總,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尊重的態度對事件進行處理,維持師生間的關系,避免與學生發生爭論和職責,尋求兩者兼顧的途徑去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對師生關系進行優化,這也是保證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由于初中歷史課本只是一個大概,很多的歷史故事沒有具體體現,如果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只是單純地照本宣科,就會使整個歷史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整個課堂之間的條條框框失去原本的活力和激情。因此,生動的課堂設計是重中之重,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同時,可以引進各色各式的歷史故事,使歷史課堂變得不再枯燥,相反成就一門內容豐富、氛圍活躍的歷史課堂。除此之外,老師可以有計劃地將一些歷史資料、名人軼事、歷史傳說、歷史小常識等引進課堂授課。由于中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視野相對于小學生較開拓,通過歷史課的生動學習,學生們由衷地感到學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在歷史課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類文化寶貴遺產。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這種積極的情感有力地促進了他們知識的積累,推動了學生的智力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個領域都逐漸滲透了信息技術的使用,就連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因此,為了更好地迎合時代的發展,教師要對教學思路進行全面的改革,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高效歷史教學的實現。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中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科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在以歷史教學內容為依據的前提下,加入對多媒體、電子白板的使用,充分借助音樂、圖片、視頻、文字等來調動學生的五官,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喚起學習興趣。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地將書中靜態的歷史畫面動態化,同時能將教學內容更加“真實”、“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對沒有經歷過“歷史”的學生而言,作用是巨大的。充分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的歷史教學活動,能切實有效地讓學生在興趣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
教師幽默風趣的課堂往往充滿了笑容,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也最能吸引和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是淵博的知識是幽默風趣的基礎,只有博覽群書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相關的趣聞,然后采用適當的語言加以組織達到意外的效果。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充滿激情,那肯定會感染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是怎樣做到有激情呢?首先要具備歷史正義感,即對于歷史的是非曲直必須要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對歷史上的丑惡現象應給與無情的抨擊,對正義的行為則大加贊揚,這對于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非常重要。其次要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在講臺上老師就是一個演員,把自己置身于歷史中。實踐表明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最能感染學生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搞好多種形式的歷史課外活動,這樣也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初中歷史教育方式單一死板,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以及初中學生求知欲強,接受能力快和活潑求新的特點,我們可以對歷史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積極探索,如可以采用:歷史專題報告會、播放錄像片、歷史故事會或演講會結合紀念重大節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定能有力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要從各個角度著手,通過不斷挖掘和改進教學方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走出學習歷史的困境,讓學生在感受到歷史自身趣味性的同時,愛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