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玲
(河北省滄州市青縣清州鎮育紅小學,河北 滄州 062650)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理解數學。”可見,情境已成為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紐帶。情境的創設,使我們的課堂越來越生動、活潑,越來越能吸引學生。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對學生學習數學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源于情境,如何有效創設情境,從而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
如在學習“1—5的認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去動物園”的情境,教師在“動物園”的情境創設中目的要明確,要體現以下價值:1、把學生引入到了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學生情緒積極,自然地生發學習需求。2、通過自主、開放的觀察、交流和相互啟發,使學生主動經歷了從具體事物逐步抽象出數的過程,學生在這個情境中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而不是直接獲得結論。3、在這個情境中,認數、數數都成了十分自然、有趣的活動,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感均得到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情感與態度的發展。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且情景設計要新穎,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如通過“小豬幫小兔蓋房子”學習“比多少”。讓學生覺得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感到親切可信,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機。另外要選擇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系的情境。例如:通過在站臺上車、下車的人數來學習加減法。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最容易產生興趣,如果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就不但能激發興趣,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多少,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學中教師只有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不斷創設有創意的、新穎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數學知識、規律的魅力。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景、實物、實事、實情入手,采用猜謎、講故事、辯論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新穎、別致的情景,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的欲望,樂于發現問題,樂于創新學習。
小學生具有好勝、好強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創設競爭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探索興趣和獨立思考習慣的有效途徑,適當的良性競爭,可促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意識,能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獨創力。只有對學生點滴的創新給予及時的表揚、肯定、鼓勵,才能激發學生創新學習的熱情,逐步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問題情景的競爭性,從形式上,可以是小組內同學間、小組與小組間;從內容上,可以是小組內、小組間對問題解決的競答,或小組內、小組間的相互質疑,也可以對練習完成的質量、速度或某一問題處理深刻性的評價等;從情景創設的方式上,可以由教師創設,也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提出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問題情景的創設,學生的思維才會被激活,對新知的探索才會主動,才會在對數學問題的探索和獨立思考中有所發現,從而產生新穎、獨到的見解,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會得以培養和提高,創新學習過程才會得以優化。
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欲望,啟發認知,激發學生參與的有力措施。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出一種學習環境,在學習環境中誘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參與熱情。小學生的理解、記憶還建立在學生的直觀操作、動手實踐上,所以,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操作活動,耐心引領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思考,從而揭示規律、掌握知識。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自我探索獲得的知識,才會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腦海中。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中“三角形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教師并沒有直接出示這一結論。而是先設置沖突,三根小棒是否都能圍成三角形?然后,給出三根小棒,讓學生試著圍一個三角形,通過嘗試,學生發現圍不成三角形。那三根小棒的長度有怎樣的關系才能圍成三角形呢?接著,教師給出9厘米、6厘米、5厘米、3厘米的四根小棒,讓學生動手操作,任選3根小棒圍一圍,看一看,選擇哪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通過操作,學生發現,只有當兩根小棒的長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長度時,才能圍成三角形。至此,很自然地得出了“三角形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并且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只有讓他們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發現,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識內在、本質的聯系。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發學生探索性思維活動。當然,情境的創設并非信手拈來,情境需要準確地把握教材和學生,并且使情境創設常變常新。只有這樣學生積極性才能得以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才變得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