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美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企業文化作為員工在工作中所認同的、能夠自覺遵守的理念與行為方式,主要是通過企業價值觀、道德規范等來展示的。所以說企業文化有著導向與激勵的功能,能夠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良好的企業文化下不僅可以提升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可以發揮出企業文化作用,確保員工能夠達成共識。員工在企業文化的約束下也能夠主動遵守企業中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工作的規范性。國企政工工作其實就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同空氣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國企政工工作中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做好政治組織的教育。在這一環節中就要落實黨的發展路線與基本方針,黨組織也要積極團結自身隊伍。第二,做好行政組織教育。在這一教育上就要從民主法治教育等方面入手,在結合時代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來落實國家政策方針。第三,經濟組織教育。在這一層面中就要從企業精神教育與職業道德等方面入手,結合企業日常情況開展教育,促進企業發展。第四,個別職工教育。通過從企業員工個人需求出發,在幫助其解決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來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就要發揮出黨的指導作用,確保國企發展方向的準確性,在協調內部人員關系的基礎上來激發出員工工作積極性,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目標。
事物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在開展國企政工工作時,就要從開放發展的角度出發,主動對原有工作模式與觀念進行創新,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就要從保證觀念新穎性出發,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實現發展目標。首先,要提升對黨政工作的重視度,明確其服務性質,借助有效教育在發揮出其功能優勢的基礎上來幫助員工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全體員工思想上的統一,從而解決傳統發展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在現階段發展中存在著口號響亮行動不足等現象,這樣也就影響到了工作的效果。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就要從群眾角度出發,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對其思想教育的重視度。只有保證事業上的先進性,才能在借鑒與完善管理理念的基礎上來做好信念教育,保證員工工作的合理性。
制度是否合理不僅關系到了政工工作的質量,同時也影響到了國企的未來發展。因此國企在開展工作中就要堅持從制度創新出發,做好研究工作,確保制度改革的合理性,找出傳統規章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在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基礎上來提高工作有效性。因此在制度改革工作中就要從落實“科學管理”出發,以系統化發展為基礎,找準工作重點。通過建立出完善的規章制度,在保證各項舉措合理性的基礎上來提高工作效果,確保新制度能夠真正落實到具體中去。在開展制度創新工作時,就要從主動借鑒國外先進制度出發,引入自評與他評教育模式,借助民主化的制度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有了明顯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方面。因此在國企政工工作中,就要從企業員工實際入手,在堅持時代改革發展要求的基礎上來引入科技內容,發揮出互聯網的指導作用,提升員工的思想認識。因此在工作中就要從具體環節出發,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還要利用互聯網優勢,保證政工工作內容的新穎性,提升員工的接受度,提升政工教育效果。
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下,企業在開展政工工作時,就要堅持從與時俱進的角度出發,保證內容的合理性。
第一,要落實以人為本原則,確保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念。
第二,落實科學技術,提升生產力。在企業工作中就要從提升員工職業技術水平出發,幫助其掌握文化知識,確保其能夠更好的開展本職工作。
第三,結合形式發展特點,保證教育的先進性。通過幫助員工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認識,以此來找準工作方向。
第四,做好法制教育。在新時代的快速發展下,就要從落實政策方針入手,企業職工也要保證自身思想觀念的先進性,這樣才能在工作中規范自身的言行,提高工作質量。
國有企業在開展政工工作時,就要從做好工作體系創新入手,結合企業發展情況,在明確發展目標的基礎上來確保工作合理性。因此就要求相關人員要積極參與到工作中去,掌握員工的思想政治狀態,及時對工作內容進行調整,在做好工作細化的基礎上來實現品牌建設目標。其次,要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特點,在落實工作內容的基礎上來明確工作范圍,實現對員工的準確安排,真正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中去。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員工的思想認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工作針對性。因此企業在開展品牌宣傳時,就要從做好重點品牌建設入手,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幫助員工形成品牌意識與思想,從而主動認同企業文化。如可以開設文化宣傳欄,借助文化活動來激發出員工參與積極性,增強員工歸屬感,在認同企業品牌文化的基礎上來提高工作質量,提升文化建設效果。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作為國企政工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要做好創新與完善工作,同時還要從市場競爭角度出發,掌握員工思想狀況,加強企業文化與政工工作的結合,在實現政工工作創新的基礎上來做好創新管理,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實現相互促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