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利國 孫鵬琰
(河北外國語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健康的心理是我國高校學生良性發展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學校及社會各種因素的交互影響,我國高校學生心理普遍具有階段性、不適應性、脆弱性等特點,嚴重制約了當代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各大高校除了要提高整體教學能力,還要著重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以健康的心態進行日常學習,也能使學生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首先,活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推動大學生心理狀態良性發展,并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在課內外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時發現并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困擾,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優化其心理調節能力,還有助于其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重要環節,極易出現各種心理困惑。大學生入學后,隨著大學生的成長,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不一樣,也在逐漸地發生改變。比如,對大一、大二的學生來說,在學業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心理問題較多,而對大三、大四學生而言,其心理問題則更側重于就業方面。因此,要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學生步入大學之后,其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均與以往不同,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學生不適應大學環境。首先,部分大學生可能都沒有離開過父母身邊,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到了新的環境無法適應,不能及時融入到新團體之中。在生活中時常會感到寂寞,甚至產生焦慮。此外,在學業方面,調整個人的學習方式成為最大難題。不同于初高中的學習方式,大學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來提升對知識的積累能力。而進入大學后,較多大學生都會難以適應這種學習方法,從而導致個人學習效率下降,出現自卑等心理問題。
大學生在就業時,很多人都對自己的職業技能認識不清,缺乏明確的自我意識,而對自己的未來又有著非常高的期待,這種情況的大學生一旦步入社會,往往會遭受打擊,個別學生無法接受這種心理落差,便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一定程度上會干擾學生的正常生活。此外,在找工作的時候,當某些學生看到能力比自己弱的學生因良好的家庭背景而找到穩定的工作時,會失落、不平衡,一旦不能正確調節,也會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怨恨家庭和社會,這會嚴重制約學生的健康發展。
為解決各階段大學生的心理困惑,首先,應構建任務明確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心理問題特點出發,按照大學生在不同年級的不同心理困惑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的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此外,優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不斷地對大學生灌輸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因此,還需要高校教師的心理學及教育學輔導能力都要有著較高的水平。只有教師的專業心理輔導水平適應學生心理發展需要,并具備豐富的心理學與教育學專業技能,才能夠準確把握并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及行為狀態,從而針對性的制定方案,進行有效的治療,以便及時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為改善大學生活的不適應性,高校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團體輔導、個別咨詢等。通過開展多種團體心理健康活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發展。首先,各大高校應開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或講座。大力宣傳心理健康內容,有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其次,應不斷開拓心理健康輔導的教育路徑,如開設心理健康咨詢室等途徑。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咨詢途徑,幫助學生調解入學的不適情緒,使學生快速走出陰影。同時,各大高校應定期地開展一些有關心理教育的校園團體活動,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大學生心中,使大學生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還可以改善個人的人際關系,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最后,多元化的心理教育校園團體活動除了可以為大學生增添青春活力,還能促使大學生在活動中與同學相互溝通、請教,找到調整自己學習方式的方法,在活動中更好的增強自身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
大學生承擔著學校和家長的期望,通常對自己的定位較高,但由于個別學生心理還較為脆弱,承受不了個人期望與現實生活落差,從而導致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現象。因此,高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應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并將其全面貫穿到學科教育的整個過程,為大學生畢業步入社會打下堅固的心理基礎,改善大學生脆弱心理。首先,高校教師應不斷的幫助大學生準確的分析自己,要精確地對其進行心理教育輔導,使大學生的能力與其對未來的期望相匹配,以此來正確定位自己,縮短實際心理落差。其次,大力推動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協調三方資源,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渠道,全方位調整學生的不平衡情緒。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過硬的心理素質,并不斷總結經驗,共同發揮教育的作用。
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普遍出現的問題,若不加以重視,則會嚴重制約大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高校的有效發展,甚至還會對社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各大高校應立足于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積極展開調研,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教育路徑,如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團體活動,并將心理教育全面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