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4)
“互聯網+”背景下,對文獻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圖書館文獻操作人員需要具備綜合職業素養才能勝任管理工作,不過計算機網絡技術水平低,職業素養低是現階段文獻管理員的普遍常態。主要是因為當時圖書館在引進和培養文獻管理人員時不太重視對科學技術的培養,使其無法適應現代網絡圖書館文獻管理水平的新要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圖書館文獻管理創新的發展。
當前圖書館文獻管理跟不上時代發展趨勢,文獻管理人員管理方法存在滯后性,主要體現在:首先是信息化建設不足,現階段圖書館的文獻管理手段和方式還停留在傳統操作上,數據庫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不能適應網絡化時代對圖書館文獻管理的新要求,導致未能實現統一化的文獻使用共享機制,無法為用戶提供良好服務。其次是因為缺乏市場調查,受用戶年齡、公眾閱讀方式的影響,圖書館文獻大多以紙質文獻為主,造成大量文獻的利用率降低,體系建設不足,導致其他媒體文獻資源匱乏。
“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圖書館文獻管理理念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了,為提升圖書館的管理服務,必須轉型升級,改變傳統的圖書館文獻管理理念,構建新的管理機制。圖書館要善于利用網絡信息化,融合互聯網創新文獻管理,根據現代用戶的實際需求,提供系統化的服務創新理念,從而推進整個圖書館的網絡化進程。
“互聯網+”背景下,要提升圖書館文獻管理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需要對專業團隊加大培養,構建一支專業的文獻管理人員隊伍。首先圖書館要結合當前的人才結構,做好相應的文獻人才管理規劃來提升管理服務,可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圖書館招聘機制,嚴格篩選文獻管理人才。其次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結合新時期用人需求,定期進行文獻管理能力和科學技術能力的培訓機制,讓管理人員充分掌握相應的管理能力和科學信息能力。最后圖書館可建立相應的考核激勵制度,定期對文獻管理人員進行考核評價,在文獻管理上表現優秀的人員可提高工資待遇,對于一而再再而三考核不合格者,及時辭退,如此一來就能及時輸送良好的圖書館文獻管理人才,從而推動整個圖書館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與圖書館的跨界融合為圖書館文獻管理創新開辟了新的渠道,沖破了傳統文獻管理模式的弊端,探索出一條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文獻管理創新道路來,為推進圖書館發展,要科學依托網絡信息技術平臺,通過不斷融合與創新,構建完整文獻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出一套新的文獻管理方式來。同時要建立標準、規范化的文獻保障機制和檢索機制,打破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與服務方式,建立新的圖書館網絡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以此提升圖書館的深層服務質量。
再來要強化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跟蹤網絡信息文獻資源需求,根據用戶的體驗反饋及時開發利用,同時投入一定資金作為網絡信息化建設,對網絡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及整合,提高文獻資源的綜合利用度,從而拓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深度。最后互聯網建設的加快有助于文獻資源信息共享,因此圖書館要提升網絡信息化的利用率,就要不斷搜集和整合新的文獻資源,將紙質文獻資料信息轉為電子數據信息,并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資源服務,從而彌補傳統服務帶來的不便。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信息溝通渠道變得更加暢通,這就要求圖書館以開放的心態打通內外的壁壘。當圖書館由內部延伸到界外時,就能實現打破信息獲取渠道的限制,用戶無論在何地都能通過網絡檢索到相應的信息,如此一來便能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有效減少資源重復和浪費,降低文獻資源的成本,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開放交互為跨界融合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互聯網滲透到圖書館文獻管理上,打破了傳統文獻管理的弊端,使得管理過程變得更加智能、方便、快捷。
“互聯網+”時代,大力推進了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的轉型。把各種文獻資源通過大數據的科技網絡技術進行整合從而便于有效傳播。然而現階段大數據的文獻資料整合力度不夠,因而要推進數字圖書館的創新工作,使得文獻管理信息服務能夠更加高效,可從資源采集的范圍著手,擴充數字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范疇,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深度挖掘各類文獻資料之間的聯系和各類文獻資源的內含價值,加強各類文獻資料的有機整合,打破傳統單一的文獻管理服務,根據時代趨勢,轉變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形式,依據公眾需求提升圖書館的服務,進而推進圖書館文獻管理的創新發展。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源保存的重要基地,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相應的文獻管理要進行不斷地創新,管理人員要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順應時代的潮流,在各方面都要進行適當的轉變,應該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運用互聯網技術同時結合用戶需求,對文獻管理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將圖書館的各項資源與互聯網技術有機整合,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從而受益于廣大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