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堯 保云瑩 孫琳慧
(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由于云南省自然條件、區域環境、歷史因素、政策因素等多方面的致貧原因影響,云南省一直都是我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全省有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8個貧困縣,是全國農村貧困面積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國務院在2011年頒布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領(2011-2020)》,第一次將旅游扶貧明確為扶貧方式之一。此后國家、地方都陸續出臺了旅游扶貧相關政策,國家旅游局發布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更是圍繞旅游扶貧從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實施旅游創業就業計劃等方面詳細的提出了旅游扶貧的目標,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脫貧。
具備豐富優質的旅游資源是旅游扶貧開發能否實現的根本,通過合理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旅游產品,以旅游業的發展來帶動區域內其他產業的發展,提升貧困人口的收入,最終實現脫貧。
轎子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該縣屬于我省88個貧困縣其中之一。位于昆明市北部,東北接東川市,東臨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南連富民縣,西、西南和武定縣毗鄰,北隔金沙江與四川省的會理、會東兩縣相望。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屏山鎮,位于縣境南端、掌鳩河西岸的秀屏山麓,海拔1679米,年平均氣溫15. 6℃,距昆明市區90公里。祿勸東西寬69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249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8. 4%。境內居住著彝、苗、漢、傈僳、傣、壯、哈尼、回等24個民族。由于特殊的自然環境,祿勸境內自然災害連年不斷,幾乎無災不成年。這也是造成該縣貧困的最主要原因。祿勸縣工商企業起步晚、起點低、發展慢,中高層企業管理人員缺乏,企業員工技術能力仍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加之受縣域地理區域相對封閉、地區經濟基礎薄弱且積累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該縣成為省會昆明轄區內僅有的3個貧困縣之一。
轎子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祿勸縣與東川市交界處,總面積 1.6456 × 104hm2,屬于烏蒙山系拱王山脈余脈。距昆明市區 142 km,是距離昆明最近的一座雪山。該保護區始建于1994年,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5年成為4A景區。轎子雪山主峰轎頂海拔4223米左右,最低點海拔2260米,相對高差達1963米,有“滇中第一山”的美稱。轎子雪山一年四季移時換景,春季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妮紫嫣紅;夏季雨水豐沛,天池水滿,瀑布飛騰,鳥語花香漫步山澗,滿山杜鵑爭奇斗艷;秋季野生動植物繁殖活躍,怪石盤山,冰瀑與石相搏,奇趣橫生。“天池”與蟲魚鳥相諧共處;冬季積雪冰瀑,銀裝素裹。冰雪世界、原始森林、天然泉流、杜鵑花海形成了“春冰、夏花、秋水、冬雪”不同風光。
2010年昆明市為了更好地開發轎子雪山旅游資源,專門成立了一個面積達1 837平方公里的昆明轎子山旅游開發區,范圍包括了祿勸縣轉龍鎮和東川區紅土地鎮在內的9個鄉鎮,將轎子雪山景區與紅土地景區串聯起來,以旅游產業作為開發區的支柱產業。[1]2011 年昆明市委、市政府投入修建了轎子山旅游專線,2012 年轎子山旅游專線開通以來,“倘甸和轎子山兩區”的游客逐年遞增,旅游綜合服務收入由 2010 年的 755 萬元增加到2016 年的 5 812 萬元,接待游客由2010 年的 7. 89萬人次增加到 2016 年的 61. 89 萬人次,年均增長率分別為 43%和 48%。[2]
由于旅游扶貧既要保證當地貧困農戶受益,又要符合旅游市場發展規律,因此要制定當地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才能保證旅游扶貧的綜合協調發展。
旅游開發、旅游扶貧、旅游社區參與都是緊緊圍繞著利益展開的,因此要有一套相對完善的分配機制來促進旅游的發展,保證社區所有居民都能夠享受到旅游發展所帶來的收益,這些收益不單單只是經濟收益,要將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都要兼顧。
在生態效益方面,不能以破壞生態來實現短期經濟利益,要大力保護生態環境,適度開發,維護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不受破壞。
在社會效益方面,爭取政府支持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當地的交通、水電、醫療等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直接為當地居民提供生活便利。
在經濟效益方面,旅游開發后獲得的經濟利益分配是否公平、社區居民能否享受到合理的經濟收益都直接關系到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可采用多種形式對當地居民進行經濟利益分配,比如直接參與到旅游開發中,獲得經濟創收;到旅游景區中就業,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收入;對于特殊群體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做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制品,由景區售賣,獲得經濟收入。
轎子雪山自然保護區可以根據優勢的資源和特殊的地理地貌條件,培育高山滑雪、高山草甸、山地探險等旅游產品。此外還可以挖掘民族文化產品開發,這里曾是彝族六祖分支地,有著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蘊,通過建設彝族文化展示中心、舉辦彝族文化發展論壇、彝族火把節慶活動等方式豐富旅游產品。
旅游扶貧的生命力就在于要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把當地自然、人文旅游資源特色結合起來,注重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底蘊,讓旅游、生態文化建設和扶貧發展有機融合,通過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發展,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最終實現貧困人口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