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法學部,遼寧 沈陽 110000)
近年來,校園內性侵、猥褻未成年人的案件頻發,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挑戰公眾的底線。2018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訴訟之一:齊某強奸、猥褻兒童案,就是司法對性侵、猥褻未成年人事件的一次亮劍。①但是,很多時候,校園猥褻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是以治安處罰代替罪責承擔。前幾日,“深圳梅林幼兒園老師用手機拍攝班內男性學生的下體照片”事件②,最后以違反治安管理結案,讓人深表遺憾。
對于此類熱點事件,公眾最關心的是事件原因是什么?如何處理?而福田警方“警情通報”只說明了處理結果,而并沒有說明事件原因。那么,園方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令人深思。
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現有法律存在立法上保護力度不夠的問題: 比如,“幼兒園拍攝男童下體”事件中,拍照行為沒有被認定為猥褻行為,公眾(包括一線公安干警)對針對未成年人猥褻的認定標準過高,很多以違反治安管理論處,不利于預防校園猥褻、性侵事件。
校園等兒童活動場所是性侵兒童案件高發場地,學校、培訓中心等兒童密集活動的場所,在這一類場所中,客觀上家長等監護人不能陪伴左右,主觀上人們也認為學校和公共教育場所是安全的,因而缺乏對孩子的提醒和教育。
常見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類型中,特殊職責型比較容易通過制度設計加以規范,事前防范的制度干預作用也更大。具有特殊職責的特定人,如教師、醫生、護理人員、兒童福利工作者因為職責原因能夠與兒童產生一定的接觸,所以更應當加以規范。如何在保障特定人的權利和未成年人的權利上尋找一個平衡點至關重要,依據對弱者加重保護的原則,保護的天平應當適當向未成年人傾斜。因此,對此類從業人員進行強制性背景審查制度也成為西方許多國家的選擇,該項審查制度要求,申請人申請與青少年(主要是兒童)的工作時,相關機構或單位對申請人的背景進行審查,一些有性犯罪前科的人是不允許申請的,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護未成年人。
為什么需要特殊行業入職審查制度的原因是熟人犯罪比例相對較高。女童保護基金公布的2018年度性侵兒童調查報告,受侵害兒童總數超750人,熟人作案比例偏高。孩子因其心智發育不完全,容易被哄騙、恐嚇,所以犯罪人事實強奸、猥褻行為之后可以潛伏很長時間。這也給了嘗過甜頭的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誘惑。實施從業限制既可以保證曾經的犯罪分子遠離孩子,也可以給現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員一個警示,不注意師德的代價是以后再也當不了老師,而且個人信用也打上一個污點。
雖然有反對的聲音,但是隱私并非沒有界限,涉及到公眾安全的個人信息并不是個人隱私,而且犯罪人員身份信息已通過法院公布的判決書等相關環節向公眾公布了,早已不是秘密,現在做的只不過是將已經公布的個人信息重新整理歸納一下,作為入職的參考。
2017年7月,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聯合相關部門共同會簽了《關于限制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業辦法(試行)》,試行“有限公開+從業限制”模式,對曾經有強奸、猥褻等涉性侵害違法犯罪記錄人員,禁止其從事與未成年人有密切接觸的行業。多方聯合建立“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信息庫”,教育領域做好教師等特定行業入職審查,防止有劣跡人員接近未成年人,充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潛在的性侵害。經過上海等地市的行先試,2018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幼兒園)預防性侵害學生工作的通知》。至此,校園性侵、猥褻的預防機制初步建立,并將在全國推廣。
從預防的角度來說,首先,應當加重對未成年人性侵、猥褻的處罰力度,修改刑法上的量刑標準,也可以借鑒日本等國對預防未成年人性侵、猥褻的專門立法,對此類行為進行查處。在公安機關應對此類猥褻事件時,涉及未成年人猥褻事件時要充分予以重視,該定罪量刑的就一定不能姑息。其次,教育部相關文件出臺了完善教師準入的制度,我國《刑法修正案(九)》也規定了對違反規定的人的相關處罰。但是對進行招聘審查的人處罰沒有具體規定,存在執行上的完善問題。
發揮家庭和學校的聯動作用,家長是未成年人最信任和親近的人,應擔承擔起教育保護的責任和義務,采取適當的方式告知未成年人要提防什么樣的行為。同時要相信法律,如果遇到被侵害,要勇于報警,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學校里要開設性教育課程,可以單獨開設也可以在普法教育課程中加入性侵害內容,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性觀念和性安全防范意識。家庭和學校是未成年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家庭和學校內的安全才是學生最基本的安全。
注釋:
①2018年十大法律監督案例。http://www.jcrb.com/xztpd/ZT2018/fogang/2018SD/fljd/
②http://news.sina.com.cn/c/2019-03-28/doc-ihtxyzsm11289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