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瑩
(寧波大學法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一)首先,中國傳統文化對同性戀婚姻產生了不容小覷的影響,中國在多年來就流傳“多子多福”的佳話,中國人大都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結婚生子是理所當然的事,在中國的文化觀念中,生育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同性戀不能生育,這種文化基礎和思想使得很多同性戀愛人群受到歧視和反對。婚姻的不能單單被定性為生育的工具,結婚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為我們對愛人的關系得到進一步保障,并且對于道德觀的建立和維持社會穩定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其次,大眾對于同性戀未能有正確理解,存在偏見和歧視,甚至有孫海英等名人公開表示反對同性戀,認為同性戀是道德敗壞,認為同性戀是犯罪。名人對于同性戀不公正不正確的發言也造成公眾對于同性戀沒有正確的理解,物質的群眾往往受到他人的影響對同性戀沒能有正確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同性戀懷疑自己的性取向,據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的同性戀的性取向是處于中性的,接近50%同性戀沒有進行過性行為,超過80%的同性戀可以與異性正常交往甚至結婚。由此可以發現,同性戀并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性交往頻繁,道德品質敗壞,或者是因為被異性而產生的變態心理,不應該遭受到歧視和不公正的對待。
(三)再次,大多數中國人具有從眾心理,希望自己與大多數人一樣,甚至努力與其他人一樣,但是對于跟自己不一樣的群體包容性不強,當遇到與自己不一樣的群體心里會產生排斥心理,對于同性戀的接受程度不高,同性戀很可能就因此遭受到排斥。在現實社會中,同性戀群體居于少數,多數人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同性戀,造成同性戀歸屬感不強,社會的自我認同感下降和孤獨感增強,對同性戀的心理造成傷害。但是我們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同性戀因為性取向的不同,遭受不公正的對待,這顯然是對同性戀權力的侵犯。
(四)另一方面,面對社會輿論和親戚朋友的壓力,同性戀往往隱藏自己的性取向,有的甚至走入異性婚姻。但是同性戀為了迎合其他人的看法選擇與異性在一起生活,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不進行夫妻上的責任和義務,不僅會對配偶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和健康上的傷害,還很可能引發整個家庭的悲劇。從法理學的角度,結合中國的實踐,探討中國對同性戀及同性婚姻合法的必要性。
(一)建構我國良好社會秩序的需要
良好的社會秩序是保障人類正常獲得基本條件,構建制度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一套完整系統化的法律體系,建立同性戀的法律法規有利于實現同性戀群體秩序化建設,由于法律法規的缺失,同性戀群體處于對世界難以信任的恐懼和來自社會的歧視。我國的同性戀人數多,但是我國還沒有頒布一套系統的法律法規對同性戀婚姻進行規定,由于同性戀涉及到的人數較多,如果沒有有效的法律法規對同性戀的婚姻進行規范,那么同性戀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可能引發現在問題。從邏輯上講,人數多并不代表就要進行法律上的規范,但是從法理上來講,同性戀群體作為一個利益團體有權表達自己的利益,當同性戀的禮儀與其他權益發生矛盾或者沖突時,為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統治階級就必須進行有效的社會治理進行利益上的平衡,利益的平衡就需要建議一套系統化的法律法規作為準則,因此法律法規的建立是必可少的,這也是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重要原因。
(二)真正落實我國《 憲法》有關平等權及人權規定的需要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國家認可同性戀婚姻,并且施行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同性戀婚姻進行保護,同性戀婚姻已經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重視。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人權具有明顯的漸進性、階段性發展,我國《憲法》對于平等權有明確規定,并且在《憲法修正案》中進一步規定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并且國際近些年進一步對人權進一步加強保障和規定,先后批準或加入了的二十幾個國際人權公約,那么作為WTO成員國,中國也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的重視,在法律上對同性戀婚姻進行相關的法律規定,給予同性戀一定的法律保障,更好地維護同性戀的婚姻。
(三)、引導人們客觀、公正地認識同性戀現象的需要
目前,社會仍存在對同性戀許多誤解。同性戀并不是疾病,不能將它簡單歸入醫學和社會學的范疇,2001 年 4 月 10 日,《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在精神病名單中將“同性戀”刪除,這一變化雖然相較于世界衛生組織晚了6年,比美國晚了19年,但是在國內是官方承認同性戀并非疾病,實現了同性戀的非病理化,也對于國內的同性戀是一種心理上的解放,同性戀不再將自己的性取向當做是一種精神病,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緩解了同性戀的心理壓力。那么,同性戀群體作為與我們一樣的公民,他們的權益應該享受法律上的保護,他們的婚姻應該受到國家保護,社會應該給予同性戀必要的尊重。
同性戀由于缺乏法律保護,容易造成同性戀遇到不公的待遇和社會對他們的排斥,這種與社會的隔閡會給同性戀帶來心理上的疏離感。因此,讓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不僅可以使得更多的同性戀可以選擇想要的婚姻生活,也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會給更多中國公民帶來婚姻與家庭的幸福,給中國的同性戀人群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