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 盧凌美
(浙江醫藥高等??茖W校,浙江 寧波 315000)
在職業課堂教學質量治理體系中,制度是對利益相關者行為約束及關系調節的一種規則,是有效推進職業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的基礎。根據制度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治理體系中的懲戒以及規范程度的作用情況,主要從正式制度方面構建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的保障機制。合作的成效只有與其利益聯結起來,才能產生可持續的驅動效應。從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范疇來看,只有將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各利益主體合作的成效與其所獲取的利益聯結起來,才能為課堂教學質量的協同治理提供可持續的動力。因此,立足利益共贏和效益共享這一核心,配建相應的合作博弈機制、利益激勵機制和資源共享機制等合作動力驅動機制,從而為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調治理提供不竭動力。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利益協調是否合理、利益補償是否到位、利益激勵是否有效等都將影響到職業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關系的穩固,由此,要有效保障職業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則需要充分發揮利益協調機制在各利益相關主體中的 “潤滑劑”作用,從而全方位多角度推進各治理主體間利益的協調和行為的協同。
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保障的制度體系中,由規章、法律、法規、準則等組成保障制度。從現實情況來看,關于職業院校教育的法律法規與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實踐存在明顯的“錯位”現象,滯后于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發展步伐,自2014年來,隨著職業高等教育發展改革的深化,工學合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在職業院校中逐漸推行,但現有職業高度教育正式制度卻缺乏對這些新方式和新模式的鼓勵和保障規范,遠滯后于職業高等教育與教學發展的現實需要。因此,加快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相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成為職業高等教育改革和課堂教學發展深化的迫切需要。首先,應積極征求職業院校、行業企業、教師、學生、家長、評估機構等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和建議,多渠道拓寬相關利益主體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上的利益表達,使相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能夠與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主體的需要相互匹配,有效實現課堂教學在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體現制度建設的合理性;其次,應立足于職業院校課堂教學在實現學生就業和經濟發展上的目標導向,明確各利益相關者在協同治理各環節上的職責關系,以職業院校的學生培養質量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益質量為核心進行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績效考核,廢止、清除和修改一批具有阻礙性的、無效的規章和文件,以實現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在推進學生就業創業、提升學生崗位職責和崗位創造能力的同時,進一步達成推進產業與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企業技術進步的深層次發展目標,從而體現制的合目的性;最后,應根據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建設相關法律規章制度,在切實參照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系統的構成與體系運行的基礎上,明確和規范各質量治理利益相關者的權責和利益關系,使職業高等教育法律規章制度在推進職業院校教育現代化、民主化與法治化進程的同時,也能夠符合職業高等教育的內涵建設與內部課堂教學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從而體現制度的合發展性。誠然,在完善相關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制度建設的同時,也應當完善相應的懲戒機制,從而對質量協同治理利益相關者的行為起到較好的規范和監督。
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的過程,是多元治理利益相關者決策行為發生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實際也是各治理利益相關者相互博弈的過程。推進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從非合作博弈趨向合作博弈,能夠有效促使各治理利益相關者在合作博弈的決策、行為、利益相互作用過程中,產生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的持續動力。通過建立促進治理利益相關者之間在課堂教學質量治理上的合作博弈機制,既能有效促使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協同和行為協調,又能顯著提升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效率和效益。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治理具有公義性、公開性和公益性的品性,這些品性決定了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必然走一條合作博弈的道路,尤其是如企業、行業、評估機構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其參與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并不能使其直接獲益,但其參與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行為所實現的合作博弈,卻能明顯提升整體的社會利益,這其中便體現了這些利益相關者在合作博弈上的一種妥協。誠然,企業、行業、評估機構以及其他社會力量等這些治理的外部利益相關者,在不能直接獲益的情況下,還能依舊保持合作關系,主要是因為在合作博弈中存在因妥協而產生的合作剩余,受益少的治理利益相關者,便在讓渡妥協某一層面利益的基礎上經由合作博弈而又達成在另一層面上合作剩余的利益分配。實際上,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中,企業、行業、評估機構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合作剩余上所得到利益分配,既是其在合作中讓渡的結果,也是其在協同治理中達成讓渡的條件。也正是通過這些治理利益相關者在合作中的不斷博弈,同時,在博弈中不斷加強深層合作,從而為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結構的形成,以及關系的穩定和持續提供了持續發展的驅動源。建立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上的合作博弈機制,則需要在遵循協同治理團體與公共理性的基礎上,相應簽訂治理利益相關者之間深層合作、互補信息、有效溝通以及具有廣泛執行力和約束力的協議和契約,這些具有強制意義的協議和契約既是公平、公正和效率的統一,也是科學性與合理性的體現,從而形成對治理利益相關者行為的限制和約束,從而提升其在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合作效率和效益。
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體系中,每個治理利益相關者都存在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首先,從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外部關系來看,外部治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焦點主要在于經濟利益層面。政府作為投資者和宏觀調控性者,其治理角色與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運作財政系統有關,但政府不可能無限制提供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運行的資金支持,而要解決政府財政資金有限性的困難,政府比較明顯的利益選擇就是推進實現職業院校課堂教學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金、資源的利用效率。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體系中,職業院校始終是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核心主體,并起主導作用,但職業院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其主要職能是人才培養,由其主導的治理體系不僅不會帶給個人和社會任何經濟利潤,反而還會消耗和吸納個人和社會的資金,其主要通過輸出學生創造經濟利益,并通過學生在崗位的經濟創收而創造其間接經濟利益;企業作為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主要參與者,其也不可能直接獲取的經濟利益,而是通過招聘學生的崗位創造而獲取間接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是否愿意為了延遲且間接的利益獲得而積極參與職業院校的課堂教學質量治理,也是企業利益博弈的重要考慮前提。其次,從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內部關系來看,內部治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博弈主要聚焦在權力的上。職業院校內部治理體系中,主要涉及政治權力、學術權力、行政權力和民主權利等方面。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發展方向一定程度上由政治權力所指引,課堂教學質量的領導、監督和統籌等過程管理主要歸由行政權力管轄范疇,教學質量的生成和發展歸由學術權力管轄范疇。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質量治理過程中,當三種權力同時作用于某一具體教學質量問題并產生分歧時,那么便會因各自的利益立場不同而產生利益博弈,而博弈的結果必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體系中,對各治理利益相關者的協同治理行為進行有效激勵,從而激發各利益相關者的工作動機,能夠較大程度提升協同治理的效率和效益。從雙因素理論(著名心理、行為和管理學家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來看,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兩大因素能對人們額定工作動機產生影響,其中保健因素能消除人們對工作的不滿,激勵因素則能給人們帶來滿意感。為此,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則需要同時滿足利益相關者對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的需求。首先,在外部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的激勵機制構建上,政府作為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投資者和宏觀管理者,在利益激勵機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在協同治理過程中的保健因素保障上,政府應圍繞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工作關系和工作環境等方面,主要通過制定階梯式政策或運用信貸、稅收優惠、財政轉移等經濟和政策手段,在政策、監督、治理手段和關系、待遇、工作條件、福利等方面給予治理者相應的保障,從而吸引多元利益相關者參與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外部治理,并為各利益主體在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的良性合作上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此外,在協同治理過程中的激勵因素保障上,政府應圍繞課堂教學質量治理的工作性質、工作責任成長和發展機會等工作內容,具體通過給予利益相關者中表現優秀的組織和個人一定的晉升機會和賞識,從而激發各治理利益相關者的內在動機,并提升他們在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中的滿意感。其次,在內部中觀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的激勵機制構建上,職業院校內部應統籌職課堂教學質量領導層、執行層和監管層的力量,在課堂教學質量策劃、改進和監控等領域,有效保證各領域、各層面的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利益相關者,在質量協同治理過程中能擁有舒適的工作環境、良好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條件、靈活的監督制度、公正的評價體系等,以確保在內部條件上能夠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在激勵因素的保障上,有效保障直接的治理利益相關者以及各間接參與治理的工作者,從中能能享受到質量治理工作中的被重視感、從而保持職業院校內部各個層面課堂教學質量利益相關者在協同治理工作中的熱情,并能立體式、高效率地參與到課堂教學質量治理工作中。再次,在內部微觀課堂教學質量協同治理的激勵機制構建上,教師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協同治理起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在實踐實訓與理論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同時在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兩個層面起助推作用。在所涉及的教學工作和教學環境及管理關系等保健因素層面上,教師應持續為學生創建輕松舒適的學習風氣、學習氛圍、人際氛圍、心理環境等,以此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厭惡情緒和學習的恐懼感;同時,在所涉及的課堂教學質量治理工作本身和治理工作內容等激勵因素層面上,教師應給予學生期望、賞識、動機等激勵因素層面適當的激勵,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有的放矢地給不同期望值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激勵措施,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潛能,并提升學生的自我效價感,從而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立體式地參與到教師的課堂互動中,共創絕妙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