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遜祎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高昌鎮北放水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小學科學不是單純的一種學科,而是多種學科初步知識的綜合體,里面包含數學、化學、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學科知識,充滿了神奇、趣味色彩,學好科學將會為其他學科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進一步探討小學科學教學的優化策略顯得至關重要。
小學科學實驗問題的引導是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基礎?!疤岢鲆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在進行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實驗教學的引導,建立思考問題的情境尤為重要。例如,有的教師在進行《斜面》相關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生活中有關斜面的應用進行相關情境的創設,將學生帶進問題的思考之中,進而使學生對斜面作用有更深的理解。學生在對比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斜面的省力情況。實踐證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分析能力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指導學生積極想象,敢于提出問題,在此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并做出一系列的指導性評價。其次,要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體驗生活,感觸科學就在身旁。例如,有的老師在講述《植物》的相關內容時,便帶領學生去田間進行參觀,使得學生在自然中發現科學的美好,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分析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師還要走近學生中,想學生所想,察學生所求,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教學關系,促進課堂教學師生和諧共同體的生成,在老師幫扶下,使學生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
教學方式決定了教師將以怎樣的形式將科學知識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決定了學生是否能有效理解與吸收??茖W課程中雖然有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但更多的是有趣的故事和實驗,學生本應該在快樂中完成學習任務。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學生并不喜歡上科學課,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30%學生感覺科學知識難懂;20%學生抱怨教學形式太古板,接受起來非常困難;10%學生直接表示出對科學學習不感興趣,。這門神秘有趣的課程帶給學生如此不堪的暗影,實在是教學的缺憾。在新時期,新時代,我們有責任時更新教學方式,以全新的面貌來呈現學科知識,讓學生崇尚科學,愛慕科學,喜歡學習科學,個個成為我國21世紀拔萃人才。
比如在教學到“液體混合前后體積變化”有關內容時,有的教師不是通過講解,而是通過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實驗來發現相關問題。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兩個分別裝有100毫升水和酒精的燒杯倒進同一個大燒杯中,然后將液體充分搖勻,奇跡出現了,大燒杯中的刻度并沒有到200毫升,學生表示不敢相信,學生通過反復嘗試實驗,結果還是如此。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他們迫切的想要知道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于是新課將要學習的內容便得以高效、自然地的引入。
實事告訴我們針對學生實際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就能有效提高學生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分析能力的有效舉措。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科學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學生自主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蚯蚓》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帶領學生去挖蚯蚓,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分析蚯蚓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環境,從而進行蚯蚓對植物生長促進作用的探索。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分析能力的提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科學意識與科學態度。實踐證明:加強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學生主動分析能力的培養,就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效率的提高,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都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小學科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小學科學教學產生高效更要關注小學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融合,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有的老師深刻體會到:將課堂生活化,就能將死氣沉沉、沒有生機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將充滿深奧難懂的課堂氣氛變得和生活一樣輕松起來;將嚴肅的師生關系轉變為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課堂。只有將教學課堂與生活相融合,才能夠給生活化的教學帶來色彩,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進入課堂學習的環境中,讓那些不喜歡學習或者是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夠解放,輕松地進入課堂學習中,除此之外,一個與生活相融合的教學課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一樣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科學課本中,我們不難發現,課本內容基本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科學現象,如果教師只將課本知識作為科學理論知識而講解,很少或者是基本沒有將知識融入生活現象去認識,導致學生理解難、聽不懂,甚至給學生造成困擾,學生不知道這些知識學了有什么用,最終出現學生對科學課產生厭惡的情緒的惡性循環。所以,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時,一定要結合生活現象去講解,引發學生對生活現象的疑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比如:有的教師在講解“雨的形成”時,首先提問學生雨是如何形成的,因為在生活中,由于家長和學生自身的原因,對于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賦予神話有著不合邏輯的解釋。教師在提問的同時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再通過一定的實驗和講解,讓學生親自觀察,認識到雨的形成原理和形成過程,從而糾正學生對于雨形成的錯誤思想,同時學生也能認識到科學知識的有用之處,學生慢慢形成科學的價值觀,這便是我們小學科學教學要找到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