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君
(四平市實驗中學,吉林 四平 13600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于教師培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轉變提出了較為具體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要求學生的角色正由課堂上的被動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這一轉變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以高中生物為例,高中生物是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一門學科,其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生物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物學科的實用性。探究式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探究式學習是與現代教育相適應的一種學習模式,它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性學習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主動獲取知識,能夠增強其自豪感,對于問題的解決也更有信心。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置所學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獨自掌控學習的節奏,充分體現學生自己的觀點;第二、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知識,便于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高中生物中,有一些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抽象的,例如,細胞、DNA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實驗,通過視覺、觸覺對這些抽象概念進行解析,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加深記憶。第三、培養學生學習的終身性。探究性學習不局限于課堂或學校內,也不局限在教材上。作為一種開放型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到生活中,到社會上進行探索和研究。例如“科學、技術、社會”就需要學生走進生活,探究生物對生活習慣、生活方式、道德觀念、科技發展的影響,加深學生對社會的了解。
教師在授課時,很容易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為了趕上教學進度,完成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堂常以“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記”的模式開展,學生的思路完全由教師引導。這樣的學習方式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改進教學方式。提問方式有教師提問和學生提問兩種。在講解“人體體溫的調節”時,教師可以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問:人的體溫為多少?為什么人的體溫要保持在37℃?如何保持在37℃?人體是怎樣產生熱量的?。教師在選擇問題時要注意針對性和趣味性的統一。針對教學內容的主體進行提問并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考慮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既要有一定難度,又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或探究生物知識解決問題。對于學生提問,可以了解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所在,也能了解學生知識點的遺漏之處。教師提問與學生提問相結合,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習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課堂效率。
討論是探究式學習的重要途徑。不同學生的思想通過討論進行碰撞,從而產生火花,達到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效果。教師在組織討論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合理分組。教師在將學生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分配,即小組內成員地理知識水平要有高有低,這樣的分配方式是民主、公平的體現,更便于教師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評價。若是將生物成績較好的學生分在一組,生物成績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不利于學生水平的整體提高。第二、討論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即問題的解釋和結論不單一;第三、注重小組合作及小組評價。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各抒己見,不必在乎結果或觀點的正確與否,注重討論過程。在小組內有些成員發言較少或較多時,適當地進行指導。最后要根據小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強調小組的整體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生物,培養終身學習意識是學生觀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教師需要提升與生物相關的知識,包括醫療、科技、道德、政治等,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講解生物知識,引入與生物相關的實例,例如。不當的飲食形成肥胖、低血糖、脂肪肝、高血脂等癥狀與生物中三大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聯系。這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對生物問題的興趣,同時,也啟發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探究生物知識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學習方式。教師在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時,首先要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再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技巧,最后建立探究意識終身發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