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貴州省銅仁市第十五小學,貴州 銅仁 554300)
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及應用,意味著學科核心素養這一目標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的核心教育理念,必須在自身的教育過程中,盡可能地將這一理念進行滲透,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使其能夠更好的走向社會,與他人進行競爭,成為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但教師需要明確的是,核心素養的滲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不可一味追求最后的結果,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慢慢的將其滲透,培養學生的意識。閱讀是英語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將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滲透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本文將簡要探討如何在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進行英語閱讀教學。
英語教師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是逐字逐句的對閱讀進行翻譯,從中提取一定的詞匯與語法向學生進行教學。在這樣的環境下,盡管學生的英語能力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忽略了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只能使學生達到應試教育的目的,很難讓學生英語真正的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違背了素質教育這一目的。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日趨成熟,這就意味著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閱讀環境,使學生通過這一環境培養自身的英語語感,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講授“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手段在網上搜索《百萬英鎊》這篇課文的影視片段,在課堂上選取精彩部分向學生進行播放,在學生對視頻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以規定任務,讓學生分組扮演的角色,進行配音表演【1】。學生在配音的過程中要仔細閱讀文章中描述人物的語句,體會他們的語氣及內在情感,才能更好的將其朗讀出來。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人物的內涵,充分融入到教師所創造的情境中,提高了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大部分教師在其教學過程中通常在課堂上只注重對學生培養其對語法的分析能力,忽略了向學生滲透人文素養,并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框架,很難真正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素質。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必須通過自身的教學,讓學生培養出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才能更好地將其培養成國家與社會所需要的高精尖人才。
仍然以上述“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分析文章的語法,可以在閱讀教學前先向學生簡單介紹《百萬英鎊》的作者馬克吐溫,對他的生平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之后再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向學生講解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利用課文的中心主旨,向學生傳達要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思想,使學生既能對當時的西方社會有一定的了解,又能深化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促進自身發展。
在現如今的教育背景下,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及發散思維,能夠培養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英語系統知識框架,促進學生進行創新性、批判性的思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英語閱讀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形成多元化思考的能力。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大部分時間放在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記憶,學生就只能機械的對知識點進行背誦,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學生的英語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盡可能的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構建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比如在學生在學習“The Olympic Games”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選擇應用思維導圖這一方式來幫助學生培養發散思維,并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利用思維導圖將文章的內容分為詞匯、語法、將來時的被動時態等多個模塊,讓學生在對奧林匹克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后運用英語將這些模塊進行填充,就能在一定程度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體系構建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閱讀幾篇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關的英語文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上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形成了辯證性的英語思維方式【2】。
總而言之,現如今社會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教師必須盡可能地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英語閱讀這一模塊,培養學生的能力與品質?;诖?,教師必須將學科核心素養融入到閱讀教學中,以英語為載體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