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林海鎮學校,吉林 白城 137000)
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很強的活動,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智力,形成良好的態度和品質,可以說,有效性是教學的關鍵。學生學到什么?能獲得到什么?這是任意一個學科教學和改革都必須首先追問和探討的問題。那么短短45分鐘的課堂,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將一節課完美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快速、精準的讓學生掌握知識呢?那就需要提高課堂的效率,高效是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的發展,高效課堂就是用盡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我們要在這里去演繹自己的人生,而我們的教學理念與思想也會深深的影響到每一個學生,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不斷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藝術,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備課方面,要吃透教材。
一是備課程標準,學科課程標準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標,確定了教學原則、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它對教學工作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學科課程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鉆研學科課程標準才能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深度、廣度及重點、難點。從而明確教學的任務和方向,才能為高效課堂的呈現奠定基礎。
二是備教材,備教材分析教材和處理教材,要明確本節課教材在整個知識體系的地位、作用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明確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教材開放性很強,在備課時就要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不可以照本宣科,要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恰當的調整,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一些問題,從而形成能力。
三是備教參和學生,在教學參考書中對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點、難點、疑點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教學目標、課時安排、教學方法都進行了具體要求,是教師備課的有利助手;但教參是分析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作為教師要根據地區學校學生的情況不同,有所選擇,有所取舍,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進行全面分析,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本節課都能有收獲。
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多用直觀的教具,提供給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的機會;鼓勵學生對別人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積極地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每一個進步,加強操作性的引導;讓學生將自己對問題的答案進行闡述,多創設情境,增強學生數學術語的記憶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經過長期自覺的訓練,這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條件,需要學生說的,教師絕不代替;多給學生留下交流的空間,需要學生探討的,教師絕不灌輸;多給學生發表觀點的機會,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包辦。
四、創設合理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由于處于青春期階段,其年齡階段均會存在很多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充分針對其好奇心理來進行問題設計,從而引出課堂教學內容,對提升學生求知欲望及學習動力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促使其后面知識點學習過程中會出現較高的集中性,以提升教師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矩形的判定》內容時,教師課前可提問:“木工師傅在測量門口兩條對角線就能有效判斷其是不是矩形了,這是為什么呢?”此時,在調動學生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后引入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課堂教學內容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師生共同創設一個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應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嘗試問題的解決。教學時,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分組開展討論、交流,然后由各小組代表進行匯報。教師在開展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還需注重學生學習具體情況來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設計,避免學生出現學習進度跟不上的現象,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信心,同時設計相關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對鍛煉學生數學學習思維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我講,你聽;我寫,你看;我說,你記。教師只注重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強調教師和書本的絕對權威。凡題只給標準答案,導致學生形成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僵化思維。這種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要改變強制性的教學管理行為,教師應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才能充分地張揚個性,發展思維;才能喚起創造的熱情,釋放出最大的學習潛能,碰撞出絢麗的思維火花。
教師要設計好開放性訓練題,利用開放性問題發展學生思維。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面對全體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開放性問題能較好地達到這一要求。因為這類題具有很強的嚴密性和發散性,通過訓練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一個廣闊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類題的題設與結論不匹配,學生需要周密思考,通過一系列分析恰當運用數學知識去發揮、探索、推斷,展開發散思維,運用所學知識經過推理,得出正確結論。
最后,公平對待每一名學生。
教師是什么?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生路上的導師,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益友。每個人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都需要長輩朋友的攙扶和“點化”,學生時代更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可見教師的重要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及生活環境經歷,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用各種方式讓學生接收你,語言不乏幽默風趣的同時將學生在學習及思想上的問題自然而然引入正確的軌道,讓每名學生都在人生重要的路途中接收到教師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