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輝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石井鄉尉公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學生目前正處于好動的年齡,對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根據語文教材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將會對外界一切未知事物產生好奇和期待,從而提出很多問題,教師可通過學生好奇心這一特點引領學生走進課堂,自主學習探究。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問題,一定要滿足小學生學習的需求和特點,結合由表及里的原則,將學生定為課堂的主體,依據語文教材中的各項知識,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構建豐富的課堂環境。小學語文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學內容與簡述形式來展現科學性。小學生理解能力不高,但是想象力豐富,他們可以通過教師從淺到深、從具體到抽象的講解,逐漸理解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并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對癥下藥,確保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師提供的知識點。
當前的小學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憑一己之見,認為這些內容都極其簡單,而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教學。教師忽略了小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盡完善,接受能力也有待提高,很少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來教學。也有教師以為課堂提問就是一問一答的一種形式,這種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的方式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但忽略了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不利于學生的心智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部分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顧及到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還不成熟這一事實,也可能忽略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還停留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在設問的過程中,嚴重脫離實際,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問題抽象、深奧,學生聽不懂,無從作答。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但沒有得到提高,反而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甚至影響到對其他課程的學習。
情境教學是新課標語文教學標準建立以來,所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但是,以往的情境教學主要應用在引導教學上,忽略了其在啟發、誘導教學上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而在情境教學的構建上,應當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注重啟發性,要讓學生動腦,而不是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走;二是實現語言與思維能力的同步,不能只讓學生想,也要讓其能夠表達。在設置情境內容時,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觀察力、表達能力、接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內心情感訴求在啟發過程中的變化。例如,筆者在實踐過程中,便采取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落花生》一課中,筆者將不同角色進行分配,讓學生通過對話的方式來了解人物性格,隨后再采取提問啟發的方式。由于學生“參演”了不同角色,便會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并得出不同的結論。最后,筆者對不同觀點進行融合,幫助學生建立從不同視角綜合看待問題的意識,從而豐富其思維能力。除此外,在課堂寫作鍛煉上,也可以采取情境假設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配角色進行探討,最終也會起到提升思維能力的效果??偠灾榫硺嫿ǖ暮诵哪康模闶亲寣W生先行處于特定的立場,再從立場去思考問題,繼而隨著立場和環境的變化,采取啟發提問的手段,以達到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在設定情境的同時,必須要注重情境中角色關系的明確性,以及盡量簡化內容,否則以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將難以理解。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提問環節出現的問題,教師應該制定相應的策略來解決問題。任何事物都有其對應的原則,一定的原則有利于事物的發展,對于語文課堂中提問環節來說,一定的嚴格性和有效性提問原則,有利于推動語文課堂的發展,讓提問環節范圍不再狹窄和局限。教師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互相尊重,在學生與教師的對話過程中保持一定的和諧性與平等性,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敢于在課堂提問環節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了促進學生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進行積極互動,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性,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教師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應該設定不同的提問環節,打破傳統教學提問方式,使課堂提問環節不再枯燥乏味。利用學生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不斷引導學生走入語文課堂,最終能夠對語文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古詩三首》時,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播放視頻或有關教材內容的音頻,引導學生走入詩境,讓學生去切身感受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觀看以后,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提示,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比如:詩人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等問題,引導學生走入問題意境,最終使學生對古詩,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掌握和理解。
邏輯性是指提問和教材間具有的內在邏輯聯系。提問要按教材內容合理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步提高。提問不注意順序,會造成學生思路混亂,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對《司馬光〉》一文中,可以先提問,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突然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接著再問,別的小朋友見到這情景都怎樣了?緊接著問:司馬光是怎樣表現的?他當時是怎么想的?這樣層層遞進,邏輯性強,也體現了思維的連續性。
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很重要的一環,能夠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而小學語文的課堂提問,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更顯著的作用,課堂提問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當堂課的講授內容,也能使得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