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珍
(木里藏族自治縣城關小學,四川 涼山 615899)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增強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已經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從小學生的認知角度來看,教師要想讓課堂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興趣,帶給學生良好的趣味學習體驗,就必須要抓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需求,并將其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隨著創新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得以出現,這可以為教師的趣味教學提供一定支持,但想要將其趣味作用發揮出來,仍需教師進行巧妙的教學設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實現對課堂趣味性的提升,可以在提高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其能夠憑借自身豐富的表現形式,讓原本抽象的語文知識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并幫助他們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為趣味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帶來支持。例如在進行《動物兒歌》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了蜻蜓、蝴蝶等文中所提到的小動物的動畫Flash的視頻。讓學生在學習兒歌的同時,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看到真實的小動物,并從中明白和理解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生活習性,由此來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在這一環節中,我之所以選擇播放動畫Flash而沒有直接播放真實的視頻資料,一方面是考慮到動畫Flash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興趣,另一方面是照顧膽小的同學,怕他們看到螞蟻和蜘蛛產生恐懼,盡量做到讓課堂保持在趣味和諧的狀態之下,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提供支持。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玩耍是他們探知生活的主要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發揮出該途徑對學生的教育作用,讓學生以他們擅長和喜歡的方式進行語文知識教學,由此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實現小學效果進步。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興趣,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模式設計時,一定要保證游戲模式能夠對學生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以確保他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游戲當中去進行語文知識探究。例如在進行《肥皂泡》一課的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體驗,我就組織他們在班級中進行“吹肥皂泡游戲”,看哪位同學吹的肥皂泡最大,停留時間最長。在該游戲的支持下,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顯著的激發出來。與此同時,在我的引導下他們也通過游戲去進一步感受和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這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認知,并通過游戲與課文作者形成情感互動,提高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情感體驗,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借助互動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趣味性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思維有限,所以教師必須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幫助,以確保學生能夠完成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在課堂教學趣味性要求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要能夠體現出彼此之間的價值,并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學習地位落實,讓他們可以在與教師的協作下完成對語文知識的探究,并收獲趣味性學習體驗。例如在進行《猜字謎》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出題者的身份給學生出字謎,然后與學生一起進行猜字謎,實現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和輔助,讓他們的思維逐步的進入到猜字謎的狀態之上,完成對教師所出字謎的解答,由此做到即完成了課堂知識學習,又感受到了語文知識的魅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激發帶來支持。
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借助生活化實方式對課堂趣味性的提高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的技術,實現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就必須要讓他們真正的進入到語文知識的應用環境當中去感受和探究語文知識。例如在進行《端午粽》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歷史由來,感受流傳千古的端午節習俗,教師就可以在班級中布置“包粽子”的生活化自主體驗環境。在包粽子之前,教師要將屈原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他們明白包粽子的意義,并能夠認真的跟教師學習如何包粽子,真正做讓傳統文化內容進入到小學語文課堂,在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同時,為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設計者,其必須要充分理解和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并圍繞學生的興趣需求開展教學設計,確保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在增強他們語文知識學習和記憶效果的同時,也為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打下基礎,為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發展帶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