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發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三標中學,江西 贛州 342200)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往往是教師們教學中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通過廣泛的閱讀才能夠更好的去進行傾吐。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無法找到有效的閱讀方法,難以把握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在閱讀的過程中吸取不到有效的知識,以至于在寫作時啞口無言,不知從何下筆。讀寫結合的出現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讓語文教學事業又煥發出了新的光彩,幫助教師們解決了寫作與閱讀的教學困難。
閱讀與寫作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兩個教學過程,通過閱讀學生們才能夠更好的去積累大量的有效的素材,才能夠在寫作當中將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的語言素材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從而將自己的寫作有效的進行提升。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學生語文寫作來看,學生們的寫作缺乏素材,寫作中的素材不僅缺乏生活的氣息,更加沒有真實的情感,難以讓讀者感到真情的流露。這種現象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們在閱讀中選擇的材料不夠好,不能夠讓學生們積累一些有效的素材。由此可見,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閱讀的材料的選擇十分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們在教學中注重于對閱讀材料的選擇,教師要引導學生們選擇一些與現實生活所密切相聯的一些閱讀材料,使學生們能夠通過這些材料的閱讀真正的提高寫作能力。比如像是寫一些有關于我的爸爸媽媽這類的作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對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來進行閱讀以及體會了解,可以讓學生們在文章中去體會作者朱自清的一些寫作的手法以及描述的方法,了解朱自清是怎樣去更加生動深刻的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從而將這種手法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提高自己寫作的水平與情感表達。這樣幫助學生挑選一定的適合的閱讀素材不僅能夠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更能夠讓學生們在這樣有效的閱讀當中積累更加良好的素材與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一個開端,更是貫穿整個語文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因素,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只有通過閱讀,學生們才能夠不斷的去吸收更多更豐富,更加有效的知識,才能夠為語文寫作積累更多更好的素材。閱讀更是學生們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寫作方法的重要途徑。以讀促寫是要求學生們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閱讀材料,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與寫作的思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對每一篇文章的教學都應該引導學生們去分析與理解閱讀的材料,讓學生們能夠在每一篇文章的學習當中掌握更多的知識,為寫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孔乙己》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在大家讀完文章之后,我首先讓大家對作者對人物描寫所運用的方法來進行分析,并探究作者是如何去刻畫人物形象的,又是如何去對人物的心理特點進行表述等等,在學習完這些方法之后,留給學生們一個相應的刻畫人物形象與心理特點的寫作內容,讓大家根據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來進行寫作,這樣通過一定的學習與練習不斷的讓學生們以讀促寫。再比如教學《湖心亭看雪》一文后,來讓學生們自己去分析文章中寫景的方式,課下留給學生們一個寫景的寫作內容讓大家進行練習,通過這樣不斷的以讀促寫的練習,學生們不僅能夠通過閱讀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更能夠獲得更多有效的知識。
初中學生們閱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開闊視野,能夠通過閱讀來不斷積累更多的知識與素材,為寫作提供更堅實的基礎。但是閱讀的過程絕不是大家想象的只要將文章讀一遍就可以將其變為自己的東西,在寫作中加以運用。閱讀的過程也絕非大家想象的那樣簡單。閱讀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與步驟就是要對所閱讀的內容進行重點的積累。在學生們所讀的文章當中,有很多的內容對于學生們寫作是非常實用的,但是很多學生往往都只是將文章過一遍之后就不再回頭查看,那么這樣很多閱讀材料即使讀過了對于學生們寫作也只能是無濟于事。要想將讀過的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那么就需要不斷的將自己看到的好的東西進行充分的積累,將這些積累的東西不斷的進行閱讀和翻看,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這些東西通過日積月累變成自己的東西。比如《讀者》、《意林》這些刊物,教師要要求學生們在課下進行閱讀,并將自己認為寫的非常精彩的句子以及段落摘抄下來進行背誦,這樣不斷的在閱讀當中進行一定的積累,那么提高寫作能力就不再是一件讓教師和學生感到頭疼的事情了。
以上是我提出的幾點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探究,希望能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