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龍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小學,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促進新課改的發展,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水平,那么教師也開始充分重視對合作學習的應用。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其對學生合作能力與合作意識的培養、主體作用的發揮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因此,教師也要抓住合作學習的特點,對其進行合理運用,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
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合作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其卻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忽視了教學水平的提升,于是這也就違背了新課改的要求。另外,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更多的是根據座位對學生進行分組,這也就導致分組不夠科學合理,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效果[1]。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過程中,許多教師認為在任何知識點的教學中都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此觀點是錯誤的。其往往會不分時機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此一來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影響到教學質量,無法真正地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更多的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然而,在實際授課中,一些教師卻沒有真正地發揮個人的價值,沒有發揮個人的組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的作用,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指導與引導,這樣也就會影響到合作學習的最終結果。
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前提即為要將全班學生科學地劃分成若干小組,這樣才能使得學生進行互相的學習與交流。通常狀況下,在對小組進行劃分時,要充分結合教學任務的難易程度、結合現有教學設備的數量。如果學習任務越難,那么所要劃分的小組成員人數就要越多[2]。另外,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基本特點,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興趣愛好等,以此進行小組的劃分,這樣才能確保小組成員之間優勢互補,確保每個小組中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以達到互幫互助、互相促進的作用。
為了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合作學習,那么教師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作學習的時機,進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組織學生更好地開展小組討論,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對此,教師首先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對小組合作學習與討論樹立良好的興趣。教師要在備課時創設科學的問題,確保問題能夠充分地突出教學的重難點,難易程度適中,具有較大的討論性,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設置以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圖形屬于三角形?然后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小組成員要積極地思考,發揮個人的思考能力與探索能力,對問題進行解答,然后再進行組內的討論,最終展示小組的討論結果。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其進行答疑解惑,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加科學、正確。在設計教學情境方面,教師也要繼續借助于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合作。可以為學生發放一些木棒,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自主地構建三角形的房屋。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使其全面了解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點與性質,幫助學生可以通過數學知識更好地指導現實生活。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為了提高學習效果,那么教師要提前為學生指出學習目標與學習要求,使得各個小組都可以充分了解小組的學習任務,然后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任務。要使得小組成員中可以互幫互助、群力群策、互相交流與探討,提高學習效率。除此以外,在小組中,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極易在想法上發生沖突,此時,教師就要進行及時的指導,引導學生善于傾聽,認真、虛心地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意見。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而言,評價總結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許多教師在學生討論與回答問題后,教師只是對其答案進行評價與總結,然而卻沒有認識到激勵性的評語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評價也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引導棒[3]。所以,在完成小組討論學習、學生將學習成果展示完之后,教師要充分遵循全面性、客觀性與目的性的基本原則,制定和小學生的發展特點相輔的評價體系,通過語言評價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的總結與評價。另外,也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實現對合作學習的補充評價,這樣可以使得評價結果更加的客觀綜合、全面具體,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優化學生的知識架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與討論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開展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有效的發揮,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學生合理的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與探討,進而最終共同解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在全面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樹立良好的小組合作意識,增強個人的能力,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發展需求,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