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麗
(金華市金東區光南中學,浙江 金華 321000)
結合當前階段我國初中科學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課堂教學活動都達不到高效課堂的標準,這對新課標的實施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同時也影響到了學生綜合的素質的發展。因此針對初中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應積極找出應對措施,同時加快推動教學模式和手段的創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逐漸發展,我國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其中社會發展變遷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F如今,社會生產需要的是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因此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成為我國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對此我國推動了新課程改革,希望完成素質教育在各學段中的有效落實。而在初中階段教學中,科學課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未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1]。但就目前來看,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具體表現為教師過度重視教材內容,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結果、忽略學習過程;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等。以上現象存在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極大的抑制,導致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科學課的興趣。為了解決以上情況,必須引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高效課堂,這樣不僅可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對于學生思維、實踐等多項能力的培養也具有積極意義,為學生未來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之意,要知道不同學生個體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知識結構、性格特點等,傳統教學正是因為未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統一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想要實現初中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必須有效認知到學生本身的差異,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將進步幅度作為學生評價的主要方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不同學生的優勢,使其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有效提升。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情感的融入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標準,傳統初中科學教學方式機械呆板,教學氛圍壓抑沉悶,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偏低,嚴重影響教學效率[2]。對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情感的調動,不能單純的依托教材內容,而應將其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聯系起來,如此才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在學習反射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預先制作的課件,想學生們展示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反射現象,如塔在湖中的倒影。學生會下意識的被美景所吸引,之后教師可以適時的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塔的倒影是怎樣形成的,和照相一樣嗎?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討論探索中。最后仍舊通過多媒體將光的反射規律以動畫、圖片等形式進行生動展現。這類生動的情境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加真實的情感體驗。
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方面進行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以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主開展知識探索,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培養其科學探索精神與自主創新意識。例如,在講解“參照物”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有關現象進行聯想,如乘車時會感到路旁的樹木向后移動,跑步時會產生地面向后移動的錯覺,這些基于學生生活經驗認知的案例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再如,在講解“物質構成”這一節時,教師可以采用實驗探索的方式帶領學生們驗證“分子間存在間隙”這一事實,具體可以采用水和酒精進行混合,混合液的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組自主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一知識,激發學生的科學實驗熱情。
布置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其作用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將學生學習成果反饋給教師,從而有針對性的對教學設計做出優化改進。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同樣需要突出學生的層次性,這一點毋庸置疑。除此之外,應在作業形式上做出突破,不應局限于書面作業的形式,充分發覺生活資源,構建包含多種載體、類型以及評價方式的作業體系,如社會觀察類作業、動手實踐類作業等,更加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
初中科學課教學對于學生科學思維、探索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構建科學高效課堂應該從學生本身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體系,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興趣愛好,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