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琪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處,吉林 長春 130012)
高校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必須落實主體責任。這種組織原則在與高校科層組織架構相對接時,往往又涌現出繼續解決的現實困境。聚焦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安排可知,其工作內容以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為主線,需要在校黨委與基層黨支部的互動下完成。而且,高校作為人才培養機構,黨風廉政建設的著眼點應在于肅清組織生態環境,并助力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因此,落實主體責任不能僅從“政治任務”的是否完成來理解,還需要植根于高校作為教育、科研機構的主業范疇,將業務能力提升程度也納入到落實主體責任的考核中來。實踐表明,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應防止落入“塔西佗陷阱”,進而如何下沉黨風廉政建設成果,并使成果能夠惠及廣大教職工群體,則成為了當前高校黨委需要直面的課題。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結合筆者的黨建調研,這里提出以下三方面問題:
若要在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中落實主體責任,首先就需要解決主體的構成問題。在高校所執行的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安排下,高校黨委構成了黨風廉政建設的組織機構,而黨委成員固然成為了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在高校職能化管理模式下,基層黨支部同樣擔負著黨風廉政建設的艱巨任務,而且還成為了下沉黨建工作成果的中堅力量。因此,基層黨支部領導成員也應成為“主體”。由于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應與助推高校教育和科研事業為主要任務,所以一線黨員職工也應成為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
這里的激勵指“正激勵”,即在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中落實主體責任,必然會對各級黨員干部形成無形的政治壓力和輿論監督。為了塑造起他們主動擔當黨風廉政建設重任的主觀意識,除了需要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外,還需要引入“補償機制”來消除他們在工作中的顧慮。從目前所存在的相關文本資料中,諸多作者都未能就此問題進行探討,進而在實踐中容易使落實主體責任演變為“趨利避害”的相互推責。
落實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需要在賞罰分明的態勢下進行。“賞”體現為正激勵,其不僅起到提振主體工作意愿的功能,還能起到示范和彰顯效果。同理,“罰”則構成了規制措施,而這起到了鞭策和警示效果。為了做到獎罰分明,需要解決對主體工作績效的評價問題。然而,評價機制的制定仍面臨著諸多難題。
基于高校內在的科層結構類型,這里需要對各層級主體責任邊界進行分析:
高校黨委集體決策,為黨風廉政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由于在高校范圍內,校黨委成員主要以黨風廉政建設的組織者和監督者的身份而存在,所以對他們的責任邊界界定主要為:統籌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并對黨風廉政建設績效擔負總責。同時,高校黨委成員又與各教學院系、職能部門之間形成了“聯系關系”,進而黨委成員需要分別對各自所聯系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擔負領導責任。
作為下沉高校黨風廉政成果的關鍵層級,基層黨支部則需要具體實施黨風廉政工作,以及在提高部門業務水平上擔負組織責任。落實基層支部主體責任,則重點針對支部成員來實施。前面已經強調,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不僅需要認真履行各項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任務,還需要將黨建成果轉換為助力院系、職能部門日常工作開展的組織保障、思想保障和工作保障。因此,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和行政績效,則構成了部門主官的主體責任。
目前,高校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主體責任劃分上,較為忽略對一線黨員職工的主體責任邊界界定。究其原因,或許習慣將“落實主體責任”理解為,落實領導干部的主體責任。實際不然,為了防止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步入“塔西佗陷阱”,則需要發揮一線黨員職工在工作中的引領示范作用。從而,自覺加強黨性修養,以及在工作中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和政治紀律,構成了他們的主體責任邊界。
以黨風廉政建設促進高校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應成為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的最終目標。隨著黨風廉政建設的不斷深入,則需要在目標管理下對各級主體責任履職情況進行評價。結合上文所提出的主體責任邊界,這里的評價機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上文分三個層次界定了不同主體的責任邊界,隨后需要對他們的責任履職狀況進行評價,從而為落實主體責任提供支撐材料。但在高校科層結構下所實施的權威式管理中,落實黨委成員主體責任卻存在著諸多困難。因此,就需要在高校黨務系統中建立起合理的治理機制。在治理機制建立中,需要提升基層職工對黨風廉政建設績效的評價權重。
如何開展主體責任評價,這個問題涉及到評價活動實施渠道的搭建問題了。為了與前面所提到的治理結構相適應,這里的實施渠道應分別對黨委成員、基層黨支部成員來設置,對于一線黨員職工則以輿論引導和紀律規制來強化他們的行為塑造。引入上級巡視工作模式,巡視組應開通在線黨風廉政建設情況收集渠道,在保密條件下來獲得高校職工的信息反饋。對于基層黨支部成員的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則可以在現有組織管理模式下來展開。
本文反復強調,高校在黨風廉政建設中落實主體責任,其最終目的應助力高校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助力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的有序展開。同時,上文也反復提到了“塔西佗陷阱”問題,即需要使全校職工確信黨風廉政建設不是“一陣風”、不是“作秀”。為此,對于那些確實要擔責的黨員干部,則應在全校范圍內建立信息公開的形式平臺。
根據以上所述,高校黨風廉政建設落實主體責任的思路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在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中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則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主體責任邊界。由于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所以需要在目標管理下來強化事項與權責之間的對稱關系。這里的目標指向了黨風廉政建設的近期目標,而目標管理所內含的“目標分解”和“目標協同”,也同樣需要在一定的時間維度內來完成。筆者建議,高校可以按一學期(20周)為一個時間單元,在該時間維度下細化各層級主體的責任邊界。
如何解決黨委領導班子主體責任的落實問題,在當前仍是在理論和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前面在評價機制分析中對此已經做了一定闡述,這里指出:需要形成上級巡視工作與高校內部自我監督相融合的態勢。為此,除了發揮上級巡視工作所建立的高壓態勢外,還應通過健全黨委民主生活制度來加強自我監督。通過在分工明確的基礎上定期研討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開展機制,在事前控制上落實各自的主體責任。
由于基層黨支部處于高校科層結構的中層,同時又是落實黨委黨風廉政建設任務,以及下沉黨風廉政建設成果的關鍵機構,所以對他們需要形成多維評價機制,來落實對支部成員的主體責任。這里的“多維評價”是指,建立起校黨委對其工作評價、支部黨員職工對其工作評價、支部成員自評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并使之成為調整黨風廉政建設落實手段的基礎。為了突出“下沉”二字,這里需要增大支部黨員職工在評價中的權重。
高校黨風廉政建設需要助力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而下沉黨風廉政建設成果的組織載體為基層黨支部,且一線黨員職工則成為了發揮基層黨支部載體作用的實施主體。因此,他們也需要在本職崗位內落實主體責任。筆者建議,應在支部組織生活會中強化他們的黨性意識和責任意識,并在職能部門中營造風清氣正的組織文化,從而在輿論監督下來落實他們的主體責任。
以下再從兩個方面,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進行工作展望:
針對調研結果,高校黨委需要組織黨員干部對其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反思,對其中所表現出的經驗部分應進行及時總結和提升。在總結和反思中需要注意這樣一點,即應給予黨員干部充分的話語權,充分聽取他們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匯總之后,應成為黨委改進工作模式的指南。
為了使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落到實處,需要增強工作開展的跟蹤監督機制。筆者建議,可以為此專設督導小組,小組成員定期深入基層來了解工作實施情況,并搭建互聯網平臺來接受基層員工的意見反饋。為了使跟蹤監督機制落到實處,小組成員可以采取“人員——部門”聯系制度,從而在責任落實到人頭、收集基層反饋渠道的基礎上,高效快速的對基層問題做出回應。
本文認為,高校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必須落實主體責任。這種組織原則在與高校科層組織架構相對接時,往往又涌現出繼續解決的現實困境。聚焦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安排可知,其以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為主線的工作內容,需要在校黨委與基層黨支部的互動下來完成。而且,高校作為人才培養機構,黨風廉政建設的著眼點在于肅清組織生態環境,并助力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通過主題討論,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思路可圍繞著:目標管理下強化事項與權責的對稱、拓寬黨委主體責任落實的實現途徑、多維評價強化支部主體責任的落實、輿論監督下落實一線黨員主體責任等四個方面來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