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曄瑩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高速公路洛陽管理處,河南 洛陽 471000)
(一)輿情形成發展超快速
由于微博的消息長度限制在140個字符內,并且可以使用手機和網絡傳遞消息,使得信息的動態性空前增強。針對不同的討論主題,瞬間形成海量的信息和信息反饋。除了獲得信息之外,用戶為了滿足即時性表達的需求,傾向于將自己的評論、見解、想法及時傳送到微博上,經過碰撞、整合和發展,快速匯聚成網絡輿論力量的洪流。微博引發的輿情形成和發展,速度要大大快于手機短信和傳統博客等網絡媒介,是瞬間匯集民意、形成輿論聲勢并造成重要社會輿情影響的最新傳播工具。
(二)輿情傳播擴散廣覆蓋
微博的用戶目前來看大部分是熟悉互聯網和新技術的青年群體,但隨著微博的發展成熟,越來越多的群體將被其快捷、方便、免費的優點吸引,成為用戶。這就使得通過微博進行信息傳播的目標群體范圍不斷擴大,乃至今后會擴展到相當數量的社會成員。這些社會成員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成為信息的接收者、傳播者,也成為觀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他們在特定條件下的意見形成和表達將突破時空乃至互聯網的物理區隔,成為共知共享共同觀念的來源和材料。因此,借助微博引發的社會輿情擴散將作為今后全社會面臨的整體性事件存在。
(三)輿情變化變異反常規
在微博的使用過程中,每一個用戶都是潛在的寫手和信息傳播者,文本碎片化、信息泛濫成為突出現象。群體傳播在這里凸顯,大眾傳播在這里被弱化,“議程設置”的功能基本喪失。尤其是在特定社會事件發生的背景下,微博呈現眾多更為個性化、私語化的敘事特征,信息上傳和意見表達缺乏節制與約束,成為典型的自媒體和草根媒介。這使得社會輿情發展變化脫離正常軌跡,以變幻不定、波詭云譎和矛盾聚合的形態表現出來。
(一)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受到影響
目前,我們的輿論宣傳更多依賴傳統媒體,電視、報紙、廣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盡管黨和國家不斷重視網絡媒體和網絡輿情,各種媒體也設立了網絡平臺,但卻更多地局限于單方面信息發布方式,其影響力有限,特別是對年輕網絡一代。微博等新媒體則更能迎合年輕群體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接收信息的習慣和渠道,符合他們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傳統媒體能夠幫助彰顯主流輿論和價值觀,但是時間優勢、技術優勢、群體生態優勢以及發展趨勢和潮流均站在新媒體一邊。因此微博的興起,將對傳統大眾傳播形式產生沖擊,不斷更新既有的網絡傳播形態,更對傳統的輿論導向模式和思想文化陣地占領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進而言之,微博為代表的網絡空間中逐漸形成的新型生活方式、思想意識和逐步衍生出的新型網絡文化,將不斷侵蝕和影響大眾傳媒所產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二)信息判斷辨別更為復雜,引發認知偏差
微博網絡空間上往往充斥著各主題、各門類的信息,簡短而又零亂。由于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從微博上獲取海量信息,用戶往往難以將垃圾信息從腦中“過濾”。大量的信息難辨良莠真偽,帶有個性化和感情色彩的描述增強了信息的指向性和映射力度,接受者受到強烈影響乃至震撼,部分碎片化的虛假信息大行其道。往往在這些時刻,信息接收者不辨真偽,偏聽偏信,主流媒體也難以拿出充分證據對信息加以判斷和辨別,無法通過廓清和解釋工作還原事物的真實面貌,流言滿天飛,奇談怪論比比皆是,考驗信息接收者的判斷力和辨別力。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微博用戶的認知偏差和思想偏離在所難免。
(三)社會輿情的管控成為難題,亟待改進。微博的興起和使用加大了社會輿情管控的難度,使其潛藏更多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由于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和匿名性,微博信息的發出者是大量的“隱藏”在網絡背后的原子化個體,難以立即識別真實身份,這使得情緒化、不負責任的言論發生的幾率提高。尤其是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假冒敏感人物身份發布信息,或造謠生事,或推波助瀾,引發思想和輿論混亂,產生社會局部不穩定因素。同時,由微博匯集的輿論和社情態勢快速變化,發展演變呈非線性,難于總結其一般規律,在現有的條件下不易管控、評估和預測。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應對、管控和化解此類復雜的社會輿情局面,亟待深入的整體性思考和籌劃。
(一)樹立積極研究微博傳播功能的新理念
微博的興起以及它在國內外一系列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告訴我們,一定要站在維護國家虛擬空間安全的高度重視微博的政治傳播和思想塑造功能。從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演進到微博,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僅見證了傳播技術和手段的革新,也意味著政治傳播、意識形態建構的目標群體越來越龐大,領域越來越廣闊,方式越來越靈活,滲透越來越深入,管控越來越困難,影響越來越長遠。因循守舊的政治宣傳和思想教育方式已經很難跟上信息時代和新媒體更新換代的步伐。只有高度重視、積極研究微博為代表的新傳媒,才能搶占政治傳播和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制高點。因此,客觀理性、全面深入地認識和研究微博,已經成為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題中之義。
(二)搭建利用微博進行政治傳播的新平臺
微博成為當下大量社會群體尤其是年輕人人際溝通和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是,目前主流輿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微博中處于集體“失語”和功能“障礙”狀態。其主要原因在于,尚未充分認識到微博帶來的社會政治文化影響,尚未真正找到將宣傳教育融入微博式傳播的良好方式和路徑。我們認為,擁有屬于宣傳教育部門的微博網絡和信息平臺至關重要,這將使新媒體之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和拓展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物理界面和技術支持。通過這些平臺的搭建,主流思想、輿論引導將與微博之間實現對接、滲入和逐步融合,潛移默化地產生正面的政治傳播和積極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