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白瑪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站,西藏 林芝 860200)
植物保護在我國農業的生產以及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很長一段時期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我們在農業生產中過多地依賴化學肥料和農藥,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后果,不僅生態環境被惡劣破壞,而且對人的身體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要想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植物保護系統,加強農業生產,對農業生產的效益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總結,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其進行科學的處理。同時,在植物保護工作中,加強人才培養和培訓,提高人才的植物保護技術水平,這樣才能加速我國農業的發展進程。
植物保護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植物保護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做好植物保護是造福子孫后代的關鍵工程,是我們留給未來社會的重要生產資料,也是促進社會不斷發展地基礎。
每一種的農產品在具體生長過程中,都要經歷幾個關鍵的生長階段。在這些生長階段出現相應的病蟲害的幾率非常高,而且不同階段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也不相同。所以,植物保護工作一定加強,及時做好病蟲害預報和防治工作,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科學、合理的防治辦法,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科學防治病蟲害,提農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開展農作物植保護工作,可以通過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精準預報,加強檢疫等措施,對農作物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防治,降低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藥物的使用量和使用頻率。在傳統農業生產觀念中,農民群眾科學種植覺悟不高,在使用過程中不注意控制施用藥量,造成農作物藥物殘留指標不斷攀升一直過量。另外,不科學使用農藥,導致一些病蟲害產生了很強的耐藥性,給農作物品質造成十分糟糕影響。因此,只有做好植物保護工作,才能普及農民群眾科學用藥意識,減少農藥使用頻率和使用量,既節約了成本,又降低農業環境污染。
植物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性的工作,而且只有加強植物保護,才能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下面我們就從加強對農民思想意識的引領、建立完善的病蟲害預測體系、加強生物防治、加強農藥研發并合理使用農藥、加強病蟲的抗藥性檢測與防治這幾個方面加以探討。
現階段,國家對農業生產中植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詳細地研究,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單要想開展好植物保護工作,貫徹落實國家頒布的農業植物保護政策,還需要農民的大力響應、配合。這首先要政府做好農民群眾的思想引導和技術培訓工作,向廣大的農民朋友宣傳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及操作方法。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植物保護的思想覺悟。
經濟在飛速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先進的技術也被廣泛的運用到農業生產中,這就為病蟲害的預測體系提供了技術保障,也推動了農業的發展。通過建立病蟲害的預防體系,檢測部門能夠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并做出進行準確的預測,及時提供該農民病蟲害的信息,幫助農民解決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功課技術難點,從而及時的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另外在建立病蟲害的預測體系中,還要提高預測體系的準確率,加強后續工作。
加強生物防治是植物保護中重要途徑之一,生物防治就是保持農田生態的平衡,防止有害生物對植物的破壞,創造對其天敵有利的環境。生物防治一方面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另一方面保護農田不會受到各種化學制劑的污染。所以,生物防治得到了大力提倡。并且在進行植物保護的工作中要結合生物、物理等多種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植物保護工作。
要想確保農業生產持續、健康的發展,進而保證國家農產品安全,我們必須控制好農藥科學使用。農作物用藥要做到結合實際,根據不同類型的病蟲、不同品種農作物的不同生長階段以及運用不同的機械設備合理施藥,提高農藥防治效果,避免出現藥物殘留、殘害;同時加農藥品種的研發力度,廣泛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
在植物保護中,我們時常遇到病蟲害頻發的問題,其中的關鍵原因就是病蟲害抗藥性越來越強。所以,農業部門要對病蟲害進行定期的檢測,分析病蟲的抗藥性,把握害蟲的抗藥性的發展趨勢,監督管理農民科學用藥,建立科學、合理的治理措施,做好病蟲的抗藥檢測和治理工作,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病蟲害,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植物保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植物保護提供必要的客觀條件,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只要我們加強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和思想引導;科學、合理地鉆研、運用各種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提高植物保護的成效,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平衡穩定就在不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