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
(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華壇山中學,江西 上饒 334103)
數學作為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開展數學教學的不僅僅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對數學文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數學所包含的文化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史,作為教師,要善于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整個課堂,從而幫助學生高效理解數學,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進而實現高效教學。
數學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開展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推理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但是初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系統,理論性強,學生會感覺到數學難學,而產生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數學教學脫離了數學文化。數學文化不僅包括了數學思想、方法、語言以及它們形成和發展史。數學知識是在數學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將抽象、系統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同時,滲透數學文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另外,數學文化種類多,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數學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著顯著的作用沒有利于實現高效教學目標。數學這門學科應用性較強,要想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數學,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深入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從而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數學歷史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數學歷史具有很大的考究、探索價值,因為數學歷史是數學理論、真理形成的基礎。作為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數學歷史來引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如,在教習《勾股定理》這一知識時,勾股定理這一知識比較系統,學生理解起來有著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引入東漢末年數學家劉徽的“青朱出入圖”,此圖是劉徽根據“割補術”運用數形關系證明勾股定理的幾何證明法,該圖可以清楚地詮釋勾股定理,幫助學生高效理解。以數學歷史為輔助資料,可以拓寬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邏輯性強,開展數學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雖然他們的學習能力強,但是其思維和思想還不夠成熟,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有著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維。數學思維屬于數學文化范疇,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效滲透數學思維和方法[2]。如,在教習《二元一次方程》時,在講習完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給出習題:12x+5y=265。不同的學生在看到這道題時會產生不同的解法,同時也會因為所給出的問題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此時,教師可以融入數學思維,讓學生學會如何解答問題,如何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解題思維和方式,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
數學作為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開展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成為合格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不同的社會具有不同的社會價值取向,作為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有效滲透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讓學生指導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3]。如,在教習《有理數的乘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我國首次航天飛行的偉大實例,通過現實事例讓學生知道數學的重要性,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數學。
初中數學涉及到許多數形知識,這些數形知識無不表現出數學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美,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認識數學,進而掌握數學思維方式,培養出好的審美能力[4]。如,在教習“排列組合”這一課時,排列組合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許多學生很難吃透這一知識,進而失去學習熱情,在教習這一知識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或者某一類排列組合,讓學生感受數學數字、字母、公式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方式。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發言、提問,從而更好地開闊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的能力和素養,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實現高效教學。基于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更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多層面、多角度引導學生體驗、感受、發現數學文化,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