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遜阿義·阿合買提
(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新疆教育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和社會愈加增長的普通話需求相比,我國國民對普通話的運用能力逐漸下降,新疆少數民族國語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響。而相對應的,大學生求職和就業狀況也體現出因普通話運用能力較低會影響求職。好的表達能力對一個人的個體發展和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所以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是今后高等教育的重點。想要提高學生普通話的運用能力,保證學生順利畢業并就業,是高等院校的教學重點。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自祖國各地,受地方方言的影響普通話不夠標準,所以,高等院校要擔負起強化學生普通話水平提升的重任。
第一,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一些教師依然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味的記筆記、刷練習題,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成績。有的老師能意識到開展小班化教學的重要性,但為了追求教學進度不能讓所有學生完全表達個人觀點,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水平都會受到限制。
第二,教師教學方法存在不足。大部分教師將自己看成是教學的主體,完全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的內容進行重復的訓練和學習,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習語法、分析閱讀課文內容。教師和學生交流少,學生缺乏鍛煉,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都會降低。
第三,學生心理問題。一些學生因為普通話語言基礎弱,在表達時會過于內向、害羞,不敢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看法,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會失去很多鍛煉和提升的機會。
受歷史原因的影響,大部分課程都是以國家通用語言作為基礎,所以,掌握國家通用語言將其作為學習知識的載體是今后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結合目前的社會環境,教師和學生都要認識到普通話的重要性,教師要結合一切手段強化學生的普通話運用能力,因勢利導開展工作,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是學好漢語的基礎,語音和單詞的拼寫、詞義的理解和思想表達及語法應用都有緊密的聯系。如果學生的語音和語調不好,就不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實現語音水平的提升:
第一,個體練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電腦、復讀機、錄音機等載體進行漢語語音及語調的模仿訓練,通過跟讀、復讀、錄音、糾正發音等過程完善自己的發音,學生可以在平時對著鏡子練習發音和口型,實現個體的提升。
第二,雙人對練。教師可以將普通話標準的學生和語言水平較弱的學生分組讓其結伴練習語音、語調,彼此跟讀或者誦讀形成小的語言環境,在第一時間獲得發音反饋,矯正自身的不足。
第三,群體練習。學習漢語最重要的目的是強化學生的漢語言應用能力,完成個體的交際溝通水平,群體練習是實現語音、語調提升的重要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緩解發音不準的緊張情緒,讓其在練習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提升,還可以通過朗誦競賽以及詩歌比賽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對話是提高口語能力最重要的方法,對話的過程更重視交流的信息,對于表達的語法和遣詞造句的要求不會過于嚴格。要保證在講話的過程中可以及時得到反饋就要強化自身的講話效果,及時完善自身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在對話的過程中可以強化自身的口語交際策略,最終形成日常化的語言能力。溝通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對方明確我們表達的內容,好的表達方式不僅對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詞匯有要求,對表達的方式、語調、面部表情和姿勢動作等都有要求。《沉默的信息》一書的作者梅爾比亞指出:“人們在說話時所表達的內容只有7%有賴于詞匯,38%依靠聲調,另外55%則是依賴我們臉部表情及身體語言”。所以,想要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就要結合科學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
第一,習慣訓練。漢語拼音是學生掌握普通話的基礎工具,現在大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參差不齊。教師應該在新生入學開始對學生進行漢語拼音的知識復習和鞏固,保證所有學生都能認讀并寫出聲韻母表,保證學生發音準確。另外要總結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節,帶領學生辨別差別,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拼寫規則。在復習之后要及時檢查學習效果,讓優秀的學生幫助成績差的學生,組織其彼此交流最后教師分別檢查掌握情況。這種教學形式能夠讓所有學生都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知識,為日后的語言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規定,要求學生不管是回答問題、討論知識還是日常發言中都要使用普通話,讓學生勇于表達、彼此監督、互相鼓勵,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養成漢語表達的習慣。
第二,朗讀訓練。朗讀的基礎就是運用普通話語音有感情的朗讀書本內容,將視覺形象轉換成聽覺形象,更為準確生動的展現表達內容。朗讀的特點就是將語言內容實現藝術化和口語化的表現,朗讀雖然有口語化但是和日常表達還是有區別,另外要結合藝術性的特點,使用有聲語言豐富書本中的藝術形象,保證聽眾能夠得到藝術的熏陶和感染,掌握更為準確的文字信息。另外,朗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根據不同的對象、目的、場合、教材進行相應感情色彩的朗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掌握更為豐富的語言,強化學生對句型、語法的掌握,可以提升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
第三,復述訓練。復述的根本就是將自己所聽到或者看到的文字或者語音材料經過自身的理解進行整理,通過自己的表達進行口頭描述,這種表達形式是最普通、適用范圍最廣的一種形式。復述不是背誦,所以不需要保證一字不差。復述更不是朗誦,不能照書本朗讀。復述最主要的特點是模仿,是對已有材料的敘述。要根據現有的內容并且結合材料本身的含義將其完成的表達出來,這種形式能夠強化學生的語感,通過語境訓練積累更多的詞匯,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鍛煉學生的書寫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復述訓練是聽、說、讀、寫幾種能力的綜合訓練活動。復述訓練要求較強的閱讀、聽辨能力,還要求較強的記憶、想象能力。如果我們能在復述訓練上下較多功夫,一定能帶動以上所述能力的增強。
語言能力對人的整體發展有重要作用,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不管是課內教學還是課外時間,教師都要結合高等院校學生的個體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要做好強化學生普通話運用能力的頂層設計,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狀況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日常教學計劃和管理安排,保證理論教學和課后實踐同步進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教學活動是強化學生普通話能力的重要措施,高等院校要在教學計劃中設置綜合性的技能素質教育,可以通過普通話訓練、詩詞鑒賞和應用文協作等方式鍛煉學生的語言水平。在設計課程體系的時候要按難易程度和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安排,保證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個體需求。教師要保證因材施教,強化學生的普通話學習,結合理論和教學經驗總結出更適于幫助學生實現個體提升的教學活動。
隨著互聯網水平的發展,想要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保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充足的興趣和關注,要站在學生角度設計有創新性的校園活動,可以通過激勵措施的應用引導學生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或語言文字類相關的活動。
培養并強化學生的普通話應用技能,除了要引導其掌握正確的發音規則和語言規范外,還要讓其掌握普通話交流能力,實現個體素質的提升。教師可以設置對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交流能力。
高等院校的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普通話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自尊心和求知欲,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其需求,有針對性、有階段性的開展教學工作,結合各類實踐和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內容,提高運用能力。
我們要保證在新的教學環境下,帶領學生實現普通話語言的學習和發展,強化其普通話應用水平,提高其對國家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讓其在實現自我提升的同時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只有真正在教學工作中落實普通話的應用才能夠實現學生普通話應用水平的提升,為其今后的個體發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