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菁菁
(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徽州電視劇主要以描寫明清時期徽商的外出經商歷程和商婦們管理家族內務的兩大內容為主?;瘴幕艿匠讨炖韺W極大的影響,商婦在“宗法制、三綱五?!钡热鍖W道德規制下,展現了自己的悲慘的命運,形成了“隱忍頑強、賢良淑德”性格獨特的地方性女性群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由徽州地方文化和中國傳統道德下產生的傳統型女性形象和突破封建禮教的現代性女性形象。本文將結合“徽州女人三部曲”電視劇解讀徽州題材電視劇的女性形象特征。
徽州題材電視劇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獨具魅力的地域電視劇,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有了可遵循的規律和類型特征?;罩蓦娨晞〉呐越巧话惴譃樗念悾阂活愂巧蠲鞔罅x的女主人公,她們是商婦精神文化的核心人物,往往由少不經事的單純少女最終成長為人情練達、頑強獨立的女性,被賦予了一種“英雄”形象。如《徽娘宛心》中天真無邪的村女葉宛心因為沖喜嫁入制漆的吳式大家族,身份地位的懸殊處處遭人陷害。隨著家族的變故,葉宛心不僅為吳家逢兇化吉,還重振了吳家漆業,最后卻不幸被慧俊槍殺。雖然這些“女英雄” 在事業上是成功的,但是生活總是以悲劇結尾;第二類是帶有叛逆個性的丫鬟和富家小姐,《徽州女人》中的鄉下姑娘秋菊為了逃避自己填房的命運,成為了程府的丫鬟,不顧主仆之嫌,為二爺生下孩子。程府千金嘉怡在經歷了家里的風波和丈夫的死亡后,徹底醒悟了守著封建禮教生活太苦了,所以毅然決然地逃離了禁錮自由的程府。這些女性抨擊了“吃人的封建禮教”,勇于追求自我的幸福,最終過上了如愿以償的日子;第三類是尊崇宗法制的老婦人,《徽州女人》中的程府老太太程春娥一直渴望家族香火的傳承,深受子嗣觀念的影響,所以讓懷孕的丫鬟秋菊做了新二奶奶,為了維護家族的聲譽,讓最賢惠的大奶奶選擇自縊?!洞箪籼谩分袇翘珖栏褡裱诜ㄖ频牡燃壷贫?,所以讓并不是自己親身的大兒子繼承家業。除了嚴格遵守傳統道德外,她們還心善仁慈,待人接物不偏不倚,是正義的化身,家族的權威;第四類是專橫霸道、心狠手辣的富家媳婦,《徽娘宛心》中二媳婦為了自己的丈夫繼承家業,在大哥的藥里加入相克材料,企圖毒死大哥。出身嬌貴的富家女子深受封建倫理觀念,丈夫和孩子是她們最大的利益,所以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時,極力阻擾。但是心胸狹隘的富家女最終落得人財兩失,被逼瘋在封建思想禁錮的深宅大院中。
從文化源流上看,徽州文化是以孔孟儒學為主體的中原文化,而理學恰是集儒學之集成。祖籍均為徽州的程顥、程頤和朱熹繼承并發揚了儒學,形成理學派,強調“三綱五?!钡闹袊饨ㄉ鐣膫惱淼赖拢蔀榱朔饨ǖ燃壷贫鹊闹匾U?。在“三綱五?!惫苤葡碌幕罩萑藗愱P系嚴格遵從高低貴賤的原則,約束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成為奴化的工具?!案笧樽泳V”強調子女對父母絕對的服從,所以劇中嘉怡、宛心和鄭秀云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接受非自愿的婚姻。在父權專制的封建社會,“夫為妻綱”是調節夫妻關系的規范,男子可以納妾,但是女子卻要為丈夫守節,這是不平等的兩性關系。法國作家波舒哀從《創世紀》中指出:“夏娃是從亞當多余的肋骨中取出來的。人類是男性的,男人不是從女人本身,而是從相對男人而言來界定女人的,女人不被看作一個自主的存在。”所以女人面對的是非本質的,相對于男人存在的,是一種“他者”視域下存在的非獨立的人格。貞節牌坊是徽州女人終身的道德枷鎖?;罩蓦娨晞〗洺3霈F仰角拍攝貞節牌坊,莊嚴的氛圍造成了感官上的壓迫,灰白高大的牌坊成了壓迫女性的建筑標志,每一個牌坊下都埋葬著女子數十年的青春。在徽州,名節是一個女人對自己和丈夫最好的交代。女性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和生命,不能獨立的存在這個社會當中,完全是一種“他者”形象的存在,是男性的依附工具。
徽州商婦身處儒家主流思想盛行的年代,其角色形象被打上了深深的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的烙印。但是其顯現的“仁義寬恕、孝悌友愛”的道德品行,仍然值得當下女性學習借鑒。如,《徽娘宛心》中的宛心面對吳家背負巨大的債務,依然按原工資發放給員工,不肯虧待任何人。這種“心有他人,對人親善”的美德就是孔子推崇“仁德”的表現??鬃訉ⅰ叭省弊鳛榈赖碌淖罡邩藴剩瑥娬{人和人之間互幫互助,相親相愛?!靶敝感㈨樃改福拼值芙忝?,是做人的根本。隨著時代的變革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現代女性更加關注自身的利益,追求物質的滿足,不再將家庭和愛情看成是唯一生活的意義。當下女性的婚戀觀早已不是“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是自由選擇和追求愛情。但是消費時代的女性為了私欲破壞別人的家庭,是缺失正確婚戀道德標準的弊病。而徽劇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現出賢良淑德的品質,顯然具有一定的正面導向作用。
徽州題材電視劇由于其濃厚的地方文化,獨特的創作手法和審美趣味展現出與其他電視劇不同的敘事方式。商婦的活動主要囚禁在深宅大院的家庭空間中,通過悲涼的愛情故事和復雜的倫理關系,描繪出徽州女人不幸的一生。在儒家思想浸潤下的女性也有表現出現代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徽州電視劇的創作,有利于我們審視傳統文化的不足和弊端,結合社會時代的發展,摒棄封建遺留。對待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辯證思維看待文化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