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娟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十九完全小學,湖南 郴州 423000)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起到對學生人文素養進行培養以及提升的作用,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嘗試對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
從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展開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往往對語文寫作興趣并不高,小學是學生受教育的初級階段,因此要注意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對于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寫作教學的時候,往往只是應用統一的灌輸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位置,同時,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現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重點考慮,使得教學模式的應用并不具備針對性,導致了最終教學效果不理想,在這種教學模式長時間應用的背景之下,很大一部分學生已經開始對作文學習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對于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說,往往其接受能力有一定的不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要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實際接受能力來展開教學,這樣一來會使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果更加理想。通過應用分類指導教學的模式可以使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得到更好的尊重,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獲得學習樂趣,同時也使得學生自身的發散性思維得到了更好的培養,使得學生對語文作文學習有了新的體驗,這對提升學生自身寫作興趣以及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從現階段我國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展開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存在輕視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對學生展開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考高分,因此完全是按照試卷出題的范圍以及內容來對學生展開語文教學。在對學生展開寫作指導課程的時候,教師往往會直接講解寫作手法以及技巧等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這也使得教學模式相對機械化,使得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在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展開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師在教學觀念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長期培養。
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而言,部分教師往往沒有意識到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的主體,隨著我國新課改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入落實,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充分尊重。但是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是對課程進行基本講解,留給學生自行思考的時間相對較少,使得學生很難將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精準的表達出來,這也使得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想要使其作文寫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首先應該注意對學生自身的寫作意識進行培養。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寫作意識培養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耐心,要從現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態出發。從目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分類指導教學方式的應用是不錯的選擇。對于小學作文分類指導教學模式來說,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學生展開差異性教學,按照學生現階段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劃分。教師應該結合現階段教材上的內容來對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從而使得學生自身的語文作文學習主動性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母親的恩情》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該對本篇文章所表達出的母親對于子女的養育之情進行詳細闡述,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本篇課文的過程中產生共鳴,讓學生明白母親的偉大。基于此,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與母親有關的題目,讓學生寫母親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寫,也可以站在母親的角度去寫,文章要表達出真情實感,不能只是單純的文字累積,要讓文章的感情更加真摯。這樣一來學生在書寫文章的時候內心世界也會隨之變得豐富多彩。
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來說,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分類指導教學方法進行深入落實,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教師應該按照學生現階段的實際學習能力來對其進行分組,將成績相當的學生分為一組,然后對學生展開分組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與小組的其它成員進行積極交流探討,有不理解的地方應該及時向教師詢問。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使得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這樣一來也使得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得到了增強。
綜上所述,在展開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把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一來勢必會使課堂寫作教學的展開更加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