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泉 喬晨芳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藝術設計類的課程對于實踐的指向性十分明顯,在藝術設計類課程當中教學內容與社會當中的實際工作息息相關,學生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嘗試,來感受實際的環境壓力,從而適應未來的工作模式。今天藝術設計類課程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在教學當中我們應該通過不斷變換教學方式適用,實際的工作發展方向,從而使得教學更加具有有效性,這需要我們在教學內部不斷發掘價值,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
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與實踐之間的關系也十分緊密,在設計當中學生需要將自身的思路轉化為實際的作品,這其中需要將技術與自己的思路相結合,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的運用,最終設計出符合商業需求的產品。然而身處于學校當中的學生,對于外界的環境不了解,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無法有相應的目標驅動他們良好的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這使得很多學生在幾年的學習之后,進入實際工作崗位仍然對實際的工作一無所知,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融入真實的工作環境,這導致了學生對于自身的價值產生質疑,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在未來工作當中的競爭力。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在教學過程當中提高整個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讓學生能夠提前感受到工作當中的環境,從而更好的調整自身的思路,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在高職院校當中,我們向學生介紹的教學內容大多數是已經成為經典設計案例的作品,這些作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作為經典設計案例,其存在的時間,必然已經十分久遠,與當下的市場環境和設計思路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學生學習了這些內容,其價值取向就會以這些經典案例為最高追求,因此看到當下很多的社交歷史就會覺得無法接受,思路上無法統一。另一方面,在設計當中的經典案例教學是必要的,但是卻不應該是唯一的。很多學生在學校當中學習了,設計經典案例作品,認為設計的最終呈現效果就應當如此,而不接受市場當中為商業目的而進行的設計,其實在實際的工作環境當中,很多設計思路與最終的作品展現,都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最終會與商業目的相互妥協。如果學生不能夠接受這樣的現象,那么在今后的工作當中,其思路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能夠更加具有有效性,讓學生能夠更理解實際工作當中的具體狀況,我們應該采取工作室課程的模式進行教學,工作室課程的模式是模擬一個實際的工作室,運營流程,讓學生能夠通過運營整個工作室,感受到實際工作當中的環境了解到設計知識在實際工作當中的應用方法。
具體來說,在教學設計上,我們應該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工作室。在教學不同的階段,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的設計知識,為每一個工作室分配,設計任務,并且限期完成,學生需要通過相互配合,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并且在限期之內給出成熟的作品。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要相互配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同時,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還需要及時的進行知識的補充和學習,或者向教師進行請教。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工作實際情況里,對于設計的需求方式。從而理解,實際工作環境當中設計知識的運用。
在教學當中,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不僅要需要學生介紹一些經典的案例,還要向學生實時的介紹市場當中最新的商業應用案例。這樣我們不僅能夠讓學生擴展自身的認識范圍,還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當下市場當中對于設計的最新需求,以及流行的設計風格。
舉例來說當下市場發展十分迅速,各種商業活動舉行的也十分頻繁,比如每一年的雙11,618等等。在不同的商業活動當中,每一個商家都會根據自身的宣傳目的進行產品的包裝設計,從這其中可以看出,每一個商家各自的設計思路同時也能夠領悟到不同時期商業設計上的共性。教師常常向學生介紹這樣的商業案例,可以讓學生養成分析市場的能力并且懂得通過對市場的分析,來改進自身的設計方式。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教學當中,藝術設計類課程需要更加貼近實際的市場發展,因此我們應該以工作室課程模式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親身感受實際的商業運營流程。同時還應該讓學生時時的了解市場的動向,分析市場發展的思路,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