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儀
(重慶市武隆中學,重慶 408500)
前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素質的提升有著緊密的聯系,對學生思想的形成和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積極在教學實踐中融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滲透核心素養思想的主旨和內涵,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構建積極活躍的氣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討論,同時運用不同的課程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探索和理解,為學生構建高效的學習環境,設置教學情境深化學生的思想感悟,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法治觀念以及學科精神,全面綜合增強學生的思想素質。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思想,首先要加深學生對課堂中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對課堂學習激發學習興趣,主動參與道德與法治學習內容的研究,增加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感受和認知,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將課堂中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形成學習思維,不斷感受學習內容升華自身思想素質,也會有效增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體驗,讓學生在獲取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生命學科精神[1]。
例如:在有關“珍惜生命”相應知識點的教學中為學生講述魯濱孫漂流記的故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在困難、黑暗、絕望中堅持不放棄的精神,結合故事教學情境和課堂中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設置課堂提問“通過故事和課堂中學習內容同學們對生命產生了怎樣新的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積極活躍的氣氛,同時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思考,會幫助初中時期的學生平穩度過青春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判斷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物,增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思考和探索,也有助于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和提升。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打破沉悶教學氣氛,首要的方式是增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中的交流,在交流和互動課堂模式中教師也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針對性的整合教學方式、調整教學方案,同時開放性教學模式的構建會讓學生相互借鑒學習方法、交流學習思想促進班級中學生的全面成長,保證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同時交流互動過程也會增進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2]。
例如:在“有關生命能永恒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教學主要內容的辯論特點,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學習內容,正方同學觀點為生命可以永恒;反方同學觀點為生命不可以永恒,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辯論中充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強大的論據和生活中實際案例闡述自己的論點依據,為課堂教學過程活躍氣氛,也會讓學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義和生命持續的內涵。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資料豐富學生的思維基礎、穩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逐步在課堂學習中完成語言的構建形成核心素養思想。
實踐活動方式是課堂中教學內容理論驗證基礎,教師構建實踐活動的方法會增進理論知識與實踐過程的聯系,讓學生加深在學習中的體驗。教師在理論講解結束以后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學習中的內容,培養學生增強實踐精神,讓學生理解理論學習與實踐知識之間的聯系,也會有效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道德法治知識點的能力,以嚴謹完善的思想為學生的成長增添羽翼[3]。
例如:在有關法律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講解不同的法律條例,同時為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法律的應用場合。在理論講解結束以后引導學生走出道德法治課堂、走出校園活動范圍,在生活和社會中探索法律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實際運用在課堂中學習的相關法律知識,幫助生活中的弱勢群體,也可以讓學生實際在生活中探索和感受《交通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具體應用地點,讓學生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時增添學生的實踐探索意識。
時政知識是生活與道德法治課堂中的聯系橋梁,也是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學內容的靈魂。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社會中的時政新聞讓學生加深理論學習,在學生腦海中構建完善的道德與法治學習體系,培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問題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中主動思考,在理論實踐中理性分析問題,豐富自身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有關網絡對社會改變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可以結合社會中流行現象如:微信支付、支付寶使用、美團外賣、百度地圖實踐知識的舉例讓學生感受到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科技進步為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在正面講解結束以后教師也要結合生活舉例如:網絡詐騙、網絡交友被騙等不同的事例,讓學生理解網絡的雙面性,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規避網絡風險,利用網絡優勢方便生活和學習。
結語:綜上所述,初中道德法治教師在教學中要認清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和時代發展提出新要求,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增進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同時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生在學習中的思維,讓學生強化知識體系理論,增進核心素養思想,保證學生的健康進步和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