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梅
(臨夏縣職業技術學校,甘肅 臨夏 731804)
引言: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號召之下,“傳統文化進校園”已成為大勢所趨。基于此,作為中職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有必要從知識內容、實施方法等多個角度,全面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
第一,關聯性原則。中職語文教師就必須要重視到傳統文化元素與語文課程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切忌盲目、隨意地將不符合課文基礎的傳統文化思想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以免造成學生學習思維上的混亂矛盾。只有保證這一原則,才能更好實現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靈活交融、優勢互補,達成最佳的學生教育效果。
第二,綜合性原則。傳統文化本身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從百家爭鳴的哲學思想,到文言文、古詩詞等具體的文化載體,都在傳統文化的范疇當中。由此,在實現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應做到傳統文化元素挖掘和引入的豐富化、拓展化,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出更加充實全面的知識學習條件。
第三,生本性原則。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以生為本”已經成為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共識。因此,在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授語文課程知識的過程當中,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要認清、尊重并順應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教學內容與學生能力相適應、教學方法與學生特點相符合、教學活動與學生思維相同步。這樣一來,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與課堂思維活性,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雙重提升[1]。
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文學作品,為現代語文教育工作提供了充足了內容支持。此時,若教師僅將教學內容拘泥在有限的教材當中,會造成學生學習眼界的局限性,進而對學生語文知識儲備與傳統文化素養的進步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據此,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中職語文教師還應有意識、有方法地引入課外知識內容,致力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課程教學之間的有機融合。具體來講,可應用以下方法:
一,在教學方案中加入“精句推薦”版塊,以課或日為單位向學生推出一句內容簡潔、內涵深厚的傳統文化句子,如“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等。在此方法中引入學生推薦制,鼓勵學生在課后搜尋、篩選“精句”并推薦出來,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感,達成良好的知識滲透效果;二,在教學方案中加入“課前演講”版塊,將每節語文課前的3至5分鐘時間預留出來,要求學生依次進行自主演講,向其他同學普及一個傳統文化人物或一則經典歷史故事,如“孟母三遷”、“鑿壁偷光”等。這樣一來,在生動的故事熏陶下,學生便會潛移默化地將傳統文化思想長存于心中;三,經嚴格篩選后,為學生列出一組傳統文化經典書單,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自由選擇閱讀。其后,在保證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每月選擇一到兩節課作為課外閱讀討論課,與學生一起交流閱讀心得、分享閱讀感悟,從而在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達成有效的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基于我國“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教育發展要求,中職語文教材本身在編寫過程中就已實現了較高水平的傳統文化融合。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只要細心、耐心地研讀教材內容,一定能挖掘出大量可用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而在語文課堂中營造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例如,古詩詞作品是語文教材內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載體。由此,中職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古詩詞課程時,便可通過講述創作背景、分析內涵思想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古詩詞作者的文化觀念與深層心意,如杜甫在《望岳》中表達的雄心壯志、曹操在《觀滄海》中體現的廣闊胸襟等,進而實現傳統文化元素的有效提取[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職語文教師要想達成傳統文化與語文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化提升,就必須做到積極實踐、開拓創新,掌握多種科學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具體來講:
首先,中職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中“重教輕學”的偏誤思想,認清并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利用互動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主動探究、自主思考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全體學生按座位分成左右兩組,帶領兩組學生按同一主題進行交替輪換的詩詞比拼活動。在活動當中,教師首先會給出“托物言志”、“寄情山水”等不同的主題,并要求兩組學生輪流說出相關詩詞。其后,若有一方無法接續,則判定為失敗。對于獲勝一方,教師可適當予以筆、本子等獎勵。在這樣的活動方式之下,學生會快速“繃緊神經”,將注意力投入到相關詩詞的思考與回顧當中,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落實性。同時,學生也會逐漸發現自身詩詞積累的有限性,進而樹立起古詩詞方面的自主學習意識,達成良好的傳統文化繼承效果。
其次,中職語文教師還應積極做好語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發展,將多媒體技術、信息化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進一步為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夯實資源基礎。例如,教師可為學生放映出《中國成語大會》、《中華好詩詞》等電視文化節目的視頻片段,充分發揮視頻資源在聲效、光效、故事性、趣味性等方面的優勢,為學生構建出更加立體化、愉悅化的教學情境,強化學生的多感官學習體驗,從而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
總結: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要做到立足實踐、開拓創新,積極分析教材內容與傳統文化元素的協調點,并采取出互動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從而引導學生自動、自主地投入到傳統文化學習當中,達成高水平的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