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潔
(襄陽市襄州區張灣街道辦事處云灣光彩小學,湖北 襄陽 441000)
馬克思說:“良知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班主任在文化水平上處于較高層次,又有著自己獨特的職業生活方式,這就決定了班主任良知既有著與其他職業良知相同的特點,又有自身特點。
一、內在性。對教師個人來說,教育良知在進行自我評價時,作為一種心理過程,表現為一種發自內心的維護自己行為道德性的精神力量,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體現于教師內心的動機、信念和情感的東西。一個班主任良心的歉疚和釋然,是以他自己所接受的社會道德為標準衡量自己的行為所體驗的責任感和滿足感。
二、綜合性。教育良知是班主任在職業活動中各種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心理因素分別處在各個不同層面上,不僅依靠理性的分析,還依靠反映生活經驗的敏銳的感性,既訴諸于理性的評判,又訴諸于情感,有時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當時的激情。
三、穩定性。班主任的道德良知不是轉瞬即逝或變化不定的東西。而是以一定道德信念為基礎,一旦形成就會成為穩定的信念和意志,比較持久穩定地發揮作用。
毋庸諱言,我們現處的教育環境讓人憂心忡忡。“分數至上”、“錄取率第一”之聲甚囂塵上,使得教育滑向令人生畏的黑洞。一部分頭腦清醒的知識分子以自己的微弱之音,不無悲壯地對抗著強大無比的世俗之聲。作為受難者的班主任,必須認清前行的道路,否則,班主任的所作所為不外乎為虎作倀,“戕害孩子”的陰影將讓教師永無寧日。
班主任,應該是思想獨立的人。無論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還是帕斯卡的“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叔本華的“用自己的眼睛”讀書、愛因斯坦的“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無不昭示思想之于人的重要性。沒有獨立的思想,人們所做的一切只能是無原則的盲從和無意義的復制;有了獨立的思想,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有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去追求真理、發現真理。旨在讓人“求真”的教師,必須把獨立的思想看作自己的靈魂。
班主任,應該是“精神明亮”的人。王開齡先生的《精神明亮的人》,讓我讀出作家福樓拜沉靜肅穆背后“按時看日出”的浪漫情懷與高貴氣質,我懂得了偉人要靠偉大的心靈來支撐的道理。教師應該學做“精神明亮”的人,要把自己熱愛生活的信念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擁有“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的積極性情、“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寧靜心態。這樣的教師,必定是身心健康、素養極高、魅力十足的教師。
班主任,應該是注重修煉的人。讀朱學勤先生的《我們需要一場靈魂的拷問》,為他“我們生活在一個有罪惡,卻無罪感意識;有悲劇,卻沒有悲劇意識的時代”的憂思所打動,更為作家胡風“我應該有我的看法”的凜然正氣和以德報怨的高風亮節所震撼。面對作古的前人,堅守準則,砥礪品性,引領精神,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熟讀富蘭克林的“十三條道德準則”,不斷叩問自己的心靈,培養強烈的榮譽之愛,是班主任修煉自我、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經有過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這句教育名言自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激勵著許多教師兢兢業業奉獻在教育領域。這句名言也是陶先生對自己的教育行為的激勵,同時也是他一生辦教育的光輝寫照,用他自己這句名言來概括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一點也不過分的。但是,陶先生從來沒有要求別人也這樣做。他對青年人的要求只是: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而這所謂的做一大事去就是興辦教育事業。他認為這是功在千秋的偉業,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必經之路。應該說,陶行知先生是值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敬仰的。但是陶先生只是表現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境界,樹立的是道德人生。
班主任雖然是一個依靠良知工作的職業,但是這并不等于說做了班主任就一定得像苦行僧,得像圣人一樣完全進入天地境界,這樣的道德高標不僅不符合一般的道德宣傳,也同樣不適合作為普通職業之一的教師職業。過去的那種宣傳教師要完全無私奉獻,要像蠟燭那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道德境界是不符合實際的。對個別人可以,對全部人不行;短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這樣的提倡可能會從某種角度降低教師職業的地位,損害教師職業,從而損害教育事業。
作為班主任的職業人生來說,班主任同樣需要生活,而且需要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他們的生活保障應該充分保證,就像外國的牧師那樣,如果牧師每天要為生活奔波,恐怕牧師的職業地位也不會崇高到哪里去,而且更不可能神圣得起來。縱觀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師職業,都不過是普通職業中的一個而已。但是,普通的同時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為班主任職業的特殊性,必然要求要有高素質的人來從事這一職業,才能夠保證后代有良好的人格榜樣。而要吸引優秀人才來從事這一職業,就必然要以豐厚的待遇與社會地位及良好的職業聲譽來保證這一職業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