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遷安市夏官營鎮團辛莊完全小學,河北 唐山 064400)
興趣是成績的基礎,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熱情就不能維持。在認識事物方面,就沒有主動學習的傾向。因此,在課堂上,必須打造一種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這樣就能夠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事半功倍,就能更好地與老師互動,同時能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煥發出應有的活力,并且可優化教學效果,做到讓學生學而不厭,多學而愉快,少則感覺意猶未盡。
想方設法激發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采取圖片和文體結合的教學方式,圖文并茂,以便于讓孩子們更容易的接受。圖文并茂的方式趣味濃厚,印象深刻,雖然在教學速度上有所減緩,但是能提升效率,優化課堂,新的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教師采用圖文并用的教學方式,祛除了學生們學習內容的畏懼與厭煩心理,調動了他們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提升了學習質量,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小學生年紀小,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他們的思維能力處于開發階段,一些抽象的語句,他們很難具體的理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他們能夠達到一種自然理解的狀態;比如說,學習了第一課,他們未必能夠理解,可是學習了第十五課的內容以后,他們可能自然的理解了第一課的內容和一些語句的含義。因此,在授課的時候,完全沒有必要在一個句子的解釋上耗費過多時間,這樣避免拖慢課堂進度。除了學生能夠自然而然的理解以外,還可以通過視覺形式,將語句深刻的句子展示給學生,從而開拓他們的想象空間,增強其理解能力。
學生們都有他們的潛力,開發得當,他們個個都會十分優秀。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最主要的就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我們要采取全新的教學模式,打破原有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根據學生不同的特征,因材施教,讓他們了解語文的魅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雖然,每一個學生未必都能夠成為優秀的語文學家,但是語文學習是基礎,語文成績優秀,其他學科的成績相對而言也會水漲船高。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挖掘學生的潛能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
語文教學要觀念更新,要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窠臼。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教師講課,學生聽講;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帶領學生統一分析。這種教學模式,課堂效率低下,課堂氛圍枯燥,學生很難對教學內容興致勃勃。他們人雖然坐在教室里,可是他們的心早在云端翱翔,一聽到下課的鈴聲,他們歡呼雀躍。這和我們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我們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要全心的投入,從而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在授課過程當中,多提問,多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綜合能力,不要過度追求教學速度。在授課中,讓學生也參與講述,參與分析,讓學生敢于表達使之有所悟,讓學生提問學生,讓他們發現問題,產生疑問,解決問題,產生自信,從而有成就感。這樣,不僅僅能夠完美的完成了學習內容,也能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
科學的教學,利用信息技術能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減少了枯燥感。這不僅僅符合學生的天性,也適合教育的法則。長期的學習,不要說小學生,就是成人也會感覺到厭煩。而信息技術比較直觀形象,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父親,樹林和鳥》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播放大森林的視頻,在輕松柔和的音樂聲中,展現在孩子面前的是樹木蔥蘢,藍天白云,百鳥齊鳴,課堂氣氛得到充分的渲染,孩子們猶如身臨其境,組織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引導學生們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遐想,父親喜歡森林,喜歡鳥兒,他的一生,離不開大自然和鳥的歌唱,父親對鳥那樣的愛,發自肺腑;從這篇文章當中,學生們體會到了什么?你們熱愛不熱愛這樣的大自然?人和自然如何和諧相處?我們應該為鳥兒做些什么呢?這樣教學能夠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沉思,自然也就能夠快速的掌握所學的內容,有利于對綜合素養的提高。
藝術來源于生活,學習的內容原版也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要多開展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去野外學習,讓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增強視覺感受。學習貴在學有所用,讓學生們一邊學習,一邊運用知識,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潛移默化的運用知識,這樣能夠快速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帶領著孩子們郊外踏青,領著他們去收割莊稼,讓他們挖野菜打雪仗,讓他們觀察校園內外的花草樹木,讓他們感受春天的爛漫,夏季的熱烈,秋天的成熟,冬天的斂藏。讓他們感受萬物的蘇醒,五谷的成熟,雪花的曼妙,秋風的蕭瑟,讓他們通過自身的視覺體驗,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筆進行描述,從而增強他們自己的記憶能力、寫作能力、和語言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要發揮語文學科特點,要常常反思,教師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必須不斷找到新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靈活多變地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他們打造成新一代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