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沫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東新中學,江西 南昌 330209)
數學家哈爾莫斯提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主張問題思維則指明了數學研究的方向,為數學研究提供了動力,同時還激發了數學創新的精神。哈爾莫斯將問題比作是數學的心臟,表明問題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核心所在。而且我國古代學者朱熹也曾說:“讀書無疑,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思維始于疑問,能夠提出問題并有所疑惑就有助于思維的擴展,進行創造性的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與探索者,滿足學生這一精神世界中的需求。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提出一個良好的數學問題,則需要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在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之中,有助于激發學生思考數學的行為價值與興趣,還能夠有助于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益。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初中的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教師在教授其知識時,若能將數學中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的物體想結合,使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來思考數學,能夠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與策略思考數學問題,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探索數學奧秘,使其學習活動事半功倍。例如,教學三視圖知識時,教師可以拋出一個問題,引出本節課程需要探索的數學方向,如一個物體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一個圓,你能確定這個物體的形狀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物體進行思考,這時,學生可以發現影子是圓的物體可以是圓盤,可以是球,在正午的陽光下還可以是立著的圓柱等,可是他們的形狀都不一樣,可見單憑地面的影子不能確定物體形狀,因此,只從一個方向看物體不能確定物體形狀,需從多個方向對物體進行觀察才能確定其具體形狀。
開展數學游戲的情境是充分抓住了學生愛玩的心理,能夠通過數學激發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空間,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探究數學的欲望,可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教材內容上,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學生投影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在一束光下做不同的手勢,這時會在地面上浮現出不同的影子,讓學生思考其中光、影子、地面分別是什么概念?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切身體會,了解到光線照射物體,會在平面上(如地面墻壁)留下它的影子,把物體映成它的影子叫做投影,而照射的光線叫投影線,投影所在平面叫做投影面,物體在投影下成的像稱為物體的投影。
問題情境是指將教學內容與問題融合在一起,用提問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尋找答案。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1)同學們,在教室中,你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的?(2)現在,我們給座位進行編號,例:4排3列記作(4,3),5排4列記作(5,4)請同學們按照這種方法,說出自己的座位編號。(3)你能想到哪些其他場合可以運用類似的方法標記位置?學生快速的說出了自己的座位編號,并想到了電影院、火車、飛機等座位的編號和教室情況類似。我也趁此時機引入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課堂反映良好。又如,在教授《平方根》這一章節時,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1)同學們,如果給出正方形的邊長,我們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積,那么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面積,我們是否能夠求出它的邊長呢?(2)現在有三個正方形,已知它們的面積分別是4、9、11平方厘米,你們知道它們的邊長分別是多少嗎?學生很快地說出了第一個和第二個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為2和3厘米,卻不知道第三個正方形的邊長。這個簡單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我便借此引出了平方根的概念,學生自然學得認真投入。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一些有效的“問題情境”,不但能夠將一些抽象而枯燥的數學內容生動形象化,而且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樹立問題意識、進行一定的數學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在設計的問題情境中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并不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思考,從而讓初中數學教學更加高效化。